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政声丨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2019-05-28 07:3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苏萱娇  
1
听新闻

  学习笔记

  近日,江苏省红色故事宣讲大赛成功落幕。1300多名讲解员和志愿讲解员在近两个月时间里,历经海选、初选、复赛、培训、决赛等环节,最终43人荣获金牌或优秀宣讲员,一股红色故事宣讲热潮在江苏大地兴起,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营造了浓厚氛围,也为新时代如何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带来了启迪和思考。

  讲好红色故事的前提是明确红色故事的范畴。红色通常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筑梦追梦、奋斗圆梦的故事。红色故事的主角是党员干部或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人民团体、人民军队等,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但故事主题必须是反映中国共产党或党领导下的军队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内容上看,既要讲好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故事,让人们知道新中国从哪里来、怎样来的,更要讲好“富起来”“强起来”的故事,让人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明天的中国向何处去。讲这些故事特别是解放前的故事时,要注重从与新时代听众的相通点中寻找讲述角度,把老故事讲出新意。由于家庭出身、时代背景、社会主要矛盾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代青年有时很难理解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心、人性、人的基本情感是相通的,这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人们的桥梁。讲红色故事,应从主人翁的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揭秘,将其思想情感的发生发展、动力源泉、矛盾冲突等讲明白,努力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胆有识的真实人、身边人,缩小主人翁与听众的距离感,让英雄成为可信可学、可修可为的楷模。

  讲述人是传播红色故事的主体,决定着传播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同样也可以说,让有红色故事的人讲故事,让相信红色故事的人讲故事。有红色故事的人莫过于红色故事的主角或亲历者、目睹者,以第一人称讲述,让故事变得更加直观和真实,讲述人易于直抒胸臆、振奋人心,听众也有如见其人、身临其境之感,教育效果不言而喻。红色故事亲历者如已不在世,也可由其子女等身边人来讲述。比如,守岛英雄王继才的故事,本人在世时由本人讲述,本人去世后由其妻子或儿子讲述,都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有红色故事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讲述者与红色故事并无关系。此时,讲述者是否信仰信念坚定,是否相信红色故事,则变得至关重要。言由心生,本立道生。一个优秀的讲述者,首先必须笃信红色故事,他的讲述才能由内而外地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而不是做“有口无心”的“传声筒”“留声机”。这次江苏省红色故事宣讲大赛的一个理念就是“比赛和培训相结合,境界和技艺共提升”,通过现地参观、实景教学、交流互鉴、典型引领、楷模感召等途径,让讲解员们心灵上受震撼、精神上受洗礼、境界上有提升、情操上有升华,让他们自己先被感动、受教育,意识到做讲解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前景美好,从而做到“真学”“真懂”,才能在讲述时做到“真信”“真用”,从“要我讲”彻底变成“我要讲”,讲出心声,讲出感情,讲出信念,讲出情怀。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情感、语言、声音(韵律)、道理,是打动人心的关键要素。作诗如此,讲红色故事也是如此。讲好红色故事要以真实吸引人,以情节打动人,以细节感化人,以精神鼓舞人,以道理启迪人。就“真实”而言,做到“讲真事、说真话、用真情、作真态”。红色故事来不得半点虚构,唯有真实,方能感人;唯有真实,才有生命。在讲述时,不说过头的话,不装腔作势,不虚情假意,减少表演成分。就“情节”而言,要构思精巧,既情节完整、环环相扣,又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开篇要凝练,或开门见山交代大背景,或选择小切口娓娓道来,迅速将听众带入故事背景之中。高潮部分要节奏明快、气韵流畅,或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或发人深省、引发共鸣。在“细节”之处,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入手,刻画人物形象立体、传神、饱满,讲述者以“无我”境界,展现主人翁心路历程、情感冲突、内心独白或家国情怀。就“道理”而言,要找准红色故事的当代价值,以小见大、升华主题,呼应新时代,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在宣讲中,有些选手适当使用背景视频等,可以起到增光添彩效果。但如果过度炫丽,反而喧宾夺主,让讲述成为配音,则适得其反、收效甚微。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