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新论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性与全局性
2019-05-28 07: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琳  
1
听新闻

  学习漫笔

  在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情况下,深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性和全局性,对于增强把握和应对社会发展实践复杂局面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这一变化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社会发展迈进历史新台阶。牢牢抓住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取得革命或者建设事业成功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初期准确把握了社会主要矛盾,把社会发展的重点落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着国内各方面发展因素和国际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贯彻的侧重点是应对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举措。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多地包涵了升级版的生活需求。当我国人民满足升级版需求的购买力增长体现在别国消费市场,由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无法在国内市场实现,由此所提出的发展问题须由社会主要矛盾贯彻侧重点的变化来解决。同时,由于生产端的生产相对于我国人民旺盛的流失到别国的消费能力来讲,存在着结构失衡和服务能力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更应清醒看到我国注重经济总量增长的历程必须前进到量与质同时并进的历史新阶段。

  这一变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的实践逻辑新依据。认清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全局性,就在于全方位充分理解贯彻体现这种变化的社会发展实践及其理论创新。首先是发展理念的全面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经济格局进入深刻调整期,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而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法引领和道路引领理念。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程,虽然其中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表述是在党的十九大完成的,但在国内改革发展实践和国际开拓发展局面的实际工作中,一直都在与时俱进推动。这也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所依据的实践与发展理论逻辑推动的互动深化历程。

  其次是发展战略布局的全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必须与“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战略布局一起互动深化。这意味着要把当代中国的发展落实到更宏大的国际视野范围和多重维度的国内发展立足点上,作出总体性的考量和设计。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归纳形成的理论创新突破。总体布局理论的深入拓展体现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也展现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化和协调性。

  最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和国际局势,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不同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治理领域等等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实施和推动总体布局的时候,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抓重点,区分主流和支流,始终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持续推动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在整体与局部共同发展平衡的基础上,才能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稳定和蓬勃发展。

  (作者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