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文旅相结合 “文艺范”马庄村打造新乡村振兴样板
2019-04-28 18:36:00  来源:东方网  
1
听新闻

  图片说明:采访团在徐州马庄的合影。张向恒摄

  东方网记者夏毓婕、王泳婷4月26日报道:“乐团、香包、婆媳。”在外人看来,这是三个完全不沾边的词语;而在徐州马庄,这是让这个村从“物质翻身”到“精神富有”的“吉祥三宝”。

  今天,“重走解放路奋进新时代”长三角主流新媒体记者团走进了这座“全国文明村”——马庄村,探索是什么让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苏北小村庄换了新颜变了模样?

  组建马庄乐团吹出新农村“文艺范”

  上午9点,采访团到马庄村时,看到不断有旅游大巴开进村内。接待人员告诉记者:“除了江苏本地的游客外,还有来自山东、安徽等全国各地的旅游团,他们都是来考察学习的。”那么,这里有什么好学的呢?“他们来学习的是新农村转型发展的经验,比如马庄村的‘文艺范’。”

  图片说明:马庄村展示馆。

  马庄村的“文艺范”,还要从30年前说起。在上世纪90年代,马庄村靠着年产10万吨的煤矿脱了贫。但当时的马庄村里酗酒赌博之风盛行,邻里摩擦不断,迷信屡禁不止……时任马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孟庆喜意识到:“不注重文化建设,只抓经济,即使经济上去了,也不会长久,更不会巩固。”

  于是,孟庆喜做出了一个让乡亲们震惊的决定,马庄村要成立一支农民铜管乐队,要把村民们的精气神搞起来。1988年,村里投资3万元购置乐器组建起苏北第一家农民铜管乐队,决定走“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惠民”之路,以此振兴马庄。

  当年的12月,乐团小试牛刀,在铜山县举办的春节团拜会上,马庄乐团一曲“西班牙斗牛士”吹出了马庄的名气。正好徐州电视台也要搞春节晚会,就联系马庄乐团,整台晚会13个节目,马庄乐团出了7个。更多的人因为马庄乐团知道了马庄村,马庄乐团逐渐成为马庄联系外界的桥梁和纽带,马庄乐团的演出也成了最廉价也是最有效的广告。

  近几年,在农民乐团还多次与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外艺术团进行交流,展示新时代我国农民的精神面貌。这支闻名遐迩的马庄农民乐团和民俗文化表演团,先后实现了“跨江进京、漂洋过海”的目标,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新时期农民的风采。

  文旅相结合小煤村奏响乡村振兴曲

  “以前一城煤灰半城土,空气质量非常差,别说是外地人,就是本人提起贾汪也要皱眉头。如果以前说贾旺要开发旅游,人家一定会笑掉大牙。”江苏省徐州市贾旺区青山泉镇马庄村党总支书记孟国栋告诉记者。

  图片说明:潘安湖湿地。张向恒摄

  与马庄村一路之隔的潘安湖曾是采煤塌陷区,经过多年治理修复,潘安湖湿地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成为淮海经济区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成了年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目前,村中以近万平方米民俗文化广场、50座仿古建筑农家乐以及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体验区、乡村休闲垂钓区、绿色蔬菜瓜果采摘区以及高效养殖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家乐体验中心,已自然融入潘安湖主景区。“苏南有周庄,苏北有马庄”的旅游品牌效应已初步显现。

  图片说明:总书记同款手工香包。

  此外,手工香包曾是在徐州地区农村广为流传的民俗工艺,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村民都会缝制香包,内装中药随身佩带,以蚊御邪。如今,香包也是马庄村的“明星一宝”。

  去年十九大后首调研中,习总书记来到了徐州马庄村,看到村民们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连连称赞。80岁的村民王秀英递上自己制作的中药香包,习总书记花了30元“捧场”。

  图片说明:香包文化大院里从事香包生产的村民很多。

  因为习总书记“捧场”,目前马庄香包已经供不应求,村里建立了香包文化大院,吸引了大批外出打工的百姓回乡工作。现在马庄有200多位村民生产香包,但仍供不应求。在香包文化大院里从事香包生产的马庄村村民夏桂美告诉记者:“如今,靠制作香包,我每月可以至少收入2000元,如果熟练的年轻人,一月4000元也不成问题。”

  “以旅游为主导产业,村民人均收入1.86万元,人均住房面积超过60平方米。”孟国栋表示,目前村里已实现了“六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秸秆气化通、网络宽带通;“十有”——手中有钱、仓中有粮、水有所输、燃有所供、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有所保、娱有所乐、讯有所通。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