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古镇观察④ | 千灯“退群”,警示了我们什么
2018-11-13 15:18:00  来源:新华传媒智库  作者:丁亚鹏  
1
听新闻

  “千灯古镇退出申遗!”9月下旬,一则重磅消息在江南水乡古镇文史人士中不胫而走。舆人经采访证实了消息的真实性。因古镇内一条河道被拓宽改变古镇原貌等因素遭专家申遗否定,便主动退出江浙两省14个江南水乡古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联合申遗群,教训惨痛,令人警醒。

  千灯是太湖流域,与上海市毗邻的千年水乡古镇,是著名爱国学者顾炎武、昆曲创始人顾坚的故乡。古镇历史文化遗存较多,保存较为完整,是江南水乡中为数不多具有特色,较早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之一。

  2013年,千灯古镇与周庄、锦溪、同里、甪直和浙江乌镇、西塘等一道入选“江南水乡古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同时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申遗项目。

  江南水乡古镇之美在于其独特的古镇格局。与其他江南水乡古镇一样,千灯古镇上大部分民居依河而筑,临水而居,仍保留着明清时期“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经济发展大潮中,贯穿古镇的千灯浦宽度从二三十米,被拓宽到50米,由一条小河变成一个航道,改变了河道及沿线的原有历史风貌,与江南水乡古镇独有的“小河小桥人家”的古朴风韵极不协调。

  “退出申遗实属无奈之举。”曾具体负责千灯古镇申遗工作的千灯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管晓燕坦言,千灯浦过去虽然比周边周庄、锦溪等古镇的河道要宽点,但没宽到那么大。“尽管现在已禁止通航,但已经没有办法恢复到原来模样。”

过去的河面只比一个桥孔宽一点。丁亚鹏摄

  千灯浦两侧原先各有一条南北石板街,因千灯浦拓宽,河东的石板街早已荡然无存,现仅存一条南北长1.5公里的明清石板街,被称为“江南一绝”。河东临河修建的仿古长廊,破坏了古镇整体格局和风貌。“除了河道外,千灯古镇历史文化遗存的现有体量也达不到申遗所要求的60%。”一位当地文物保护工作者无奈地说。

河道拓宽改变了古镇历史风貌。丁亚鹏摄

  “世界遗产的申报对于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非常高。”曾考察千灯古镇申遗工作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吴婷坦言,经调研初步专业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千灯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难度非常大,问题不仅包括历史水系的改变,还面临着整体格局改变、古镇功能业态单一、大量民居建筑要素保存状态差、周边整治量大(厂房及设施的搬迁)等问题。“相较于其他历史城镇,江南水乡古镇的街巷、水系、驳岸等要素尤为重要,是遗产价值的重要载体和体现。”这位专家说,历史河道的拓宽,河东侧建筑的整体破坏等严重破坏了古镇的格局和肌理,影响了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另外,由于一味追求“风貌”的保护理念,大量的建筑已不具备材料和形式的真实性。

  坦率地说,千灯镇对古镇保护一直很重视,也很努力。自2002年开始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以来,先后出台了《千灯古镇保护暂行办法》《千灯2003-2010年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昆山千灯古镇保护整治更新规划》《昆山千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昆山市千灯镇总体规划(2005-2020)》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开展和实施保护工程,到目前累计投入古镇修缮和维护的费用高达数亿元。

  不过,9月下旬,舆人在千灯古镇看到,千灯浦河水污浊,河面飘浮着不少垃圾,离水面较近时,还会闻到一股刺鼻的异味。一位在老街上聊天的老人告诉舆人,以前他们淘米洗衣服都用河里的水,还下去游泳,现在河水脏得一塌糊涂,很臭。在河东一个长廊边的小吃店前,舆人亲眼目睹一个中年妇女,把啃完的西瓜皮嬉笑着抛到门前千灯浦河道里,旁边的几个人嬉嬉哈哈,熟视无睹,随手扔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人口急剧增加使古镇保护管理的难度增大。”千灯旅游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舆人,全镇18万人口中,本地常住人口仅5万人,其中古镇核心区原住民有5000多人,古镇有不少私宅出租给了外来打工人员。“尽管公司每天都加强巡查,安环所也有人员不间断地巡查,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但因人手有限,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其次,古镇公房占比较小,产权关系复杂,也影响了古镇民居修缮和更新。千灯古镇老街拥有店铺约80-100家,除景点外,公房仅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中有的产权较为复杂,楼下是公房,楼上是私产。据了解,千灯镇每年用于老街房屋维修、景点维护、河道垃圾清运、绿化维护等不下2000万元。

  在千灯古镇老街入口木瓜浜附近,即古镇保护缓冲区范围内有一个庞大的仿古建筑群——玉带商业广场,亦叫龙乐易镇。舆人走进偌大的商业广场,小桥流水,门面林立,除了几间门面有人经营外,其余200多间门面处于空关状态。一些绿化带树枝上还晾晒着不少男女衣物,环境十分凌乱。附近居民告诉舆人,这里自10年前建成后商业一直沒运作起来,成了空壳市场,就像一块伤疤贴在脸上,严重影响古镇的对外形象。

  河道拓宽、小桥变大桥、建设大型商业设施等一系列看似与时俱时的动作,实际上给古镇历史风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古镇的保护不仅仅是民居建筑和古镇内文物,还包括对街巷、水系、驳岸、河埠头等要素整体进行保护。”吴婷说,千灯古镇的教训提醒了地方政府要切实提高古镇保护的认知,包括编制古镇修缮或翻建导则,制定古镇民居修缮或翻建办法、古镇商业(业态)管理办法、古镇保护社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古镇保护管理规则,并严格监督执行。其次,关注非物质层面以及环境、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建筑环境的保护同样重要,提升古镇的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第三,要控制古镇保护缓冲区内的大规模建设,保持整体风貌,保留古镇的识别性,保持个性的挖掘,避免同质化。

  “不能把古镇合理开发利用变成透支行为。”江苏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负责人陈朋光说,古镇保护管理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切实把规划引领的作用落到实处,实现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利用,在发展中最大程度地保护好古镇,用实际行动给地方和子孙后代多留遗产、少留遗憾。

标签:
责编:马燕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