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做人是第一位的
2018-10-31 07:4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作者与陈达院士

  吾师

  我是陈院士来南航工作后招收的第一个研究生,他是一位有大爱的人,对国家、对国防事业、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他一手创建的南航核学科有着深深的热爱和忠诚。

  “我不去艰苦的地方,谁去?”

  陈院士清华大学毕业之前,时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系主任、同时也是他班主任的何东昌老师三次做他工作,想动员他留校任教,但他说,“我学的是核科学,就应该到搞核研究的地方去,边远不边远,无所谓。我完全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不去最艰苦的地方,谁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陈院士就这样成为了地处戈壁荒漠的中国核试验基地一员,他跟我们弟子们经常说起当年的故事:七八月的戈壁滩骄阳似火,地表温度达70多摄氏度,穿军用球鞋都烫脚。空气温度40多摄氏度,每个人都是鼻子出血,嘴唇干裂。夜间有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甚至连帐篷都被吹倒了。喝的是孔雀河的水,人喝后就拉肚子。戈壁滩上的蚊子个头大,咬了还会过敏。他也说到,那个时候真急啊,每个人都是玩命地干,每天累了就趴桌子上睡一小会,醒来然后继续干,就是为了抢时间。

  陈院士后来数次跟我说:我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是,我们国家45次核试验,我参加了其中的41次。他的一生中,为我国国防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很多很多的功绩因为涉密,至今无法公开,但他对党忠诚、热爱祖国、献身国防的光辉事迹必将永远被人铭记。

  “做科学研究我在行,

  讲课艺术我还要提高”

  从9月初开学以来,作为国内高校的教师和大学生听到最多的应该是“淘汰水课”和“取消清考”,这让我想起来,站在南航课堂上的陈院士。在整理陈老师办公室的私人物品中,数量最多的是他的笔记本,有2003年给全校本科生上公选课《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2005年给研究生上《应用中子物理学》、2007年给本科生上专业课《核反应堆物理分析》、2012-2014年给大一新生上《专业导论课》的备课笔记,还有他上课期间与学生们的亲切合影。那些年陈院士坚持备课,备课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上讲台,他从来都是西装领带出场,不坐板凳,不用PPT,而是使用粉笔一个一个公式进行推导,满黑板地写板书。70多岁的老人家,那份对教学工作的认真和执着让人无不动容,他却自谦地说:“做科学研究我在行,教书育人是半路出家,讲课艺术我还要提高。”

  我清楚地记得,2014级新生军训结束后开始上课,本来往年新生入学的《专业导论课》都有陈院士主讲的一堂课,但那一年我们念及陈院士身体因素,也就没安排他上课,是他自己主动找我,提出来把他要讲的那一课《核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放在国庆之后第一天讲,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上午三四节课,两个小时的课,他又花了30分钟与本科生分批合影,中午我开车送他回本部家里。路上他跟我说,今天上午站了两个多小时,腿不行了,麻掉了,以后这个课怕是实在上不了了。

  “做事、做人,做人是第一位的”

  陈院士2001年上半年来南航,半年后就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有数家大学来挖他,有的提出年薪四十万,200多平米的大别墅、汽车司机、保姆、秘书全配,连母校清华大学也有意高薪聘请。陈院士说,南航在我还不是院士的时候看上了我,请我来南航工作,这一点南航于我有恩,我此生绝不负南航。“做事做人,做人是第一位的”。在当年南航受聘仪式上,姜澄宇校长给他佩戴的一枚校徽,一直保存在陈院士办公桌的第一个抽屉中。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陈院士找我过去说,福岛核事故中,日本对核事故的应急评估,对事故的等级判别太慢太差劲了,如果中国有一天也发生核电站事故,我们有这个能力吗?于是才有了后来写给科工局的无人机机载放射性监测项目建议,申报过程中,陈院士又把我叫去办公室,拿出了一摞子稿纸对我说“昨晚没睡好,今天早晨三点就起来了,我把剂量场的计算公式推出来了,你拿去再算一遍”。那是整整21页写了满满公式的A4纸啊!

  2013年6月,陈院士第一次动手术前夕,医生就手术日期征求陈院士意见,陈院士说,别的没什么意见,只要安排在29号之后就好,我29号有个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项目答辩,这个项目太不容易了,这是国家科技部PK的最重要的一轮,我要亲自上场,不容有失。陈院士临终前两天,我们系里老师前往医院看望,他躺着说了两个多小时的话,关心国防特色学科申报,关心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关心系里师资招聘的事情,全是关于我们系的发展问题。

  他给老师发红包

  恩师更是一位甘为人梯的长者。他给课题组所有研究生的题词“格致穷理,知行合一”,这幅字至今一直挂在课题组研究生工作室中。陈院士亲自下过命令,所有的弟子必须先把科研做好,坚决不准去当官;还经常用当年他在戈壁滩上奋斗的经历教育我们要勤奋努力、勇挑重担。

  展览中,有好几张陈院士与学生的合影,其中有一张是陈院士和弟子们过中秋节开怀畅饮之后的欢乐合影,照片中的塑料水桶是陈院士将别人赠送他的原浆白酒拿出来与弟子们分享。还有一张是陈老师与课题组全体学生的合影,这也是陈老师最后一次与学生的合影,那天是几个硕士生毕业,陈老师打电话给我,要我把全体学生带去揽翠苑楼下,说要来一张全家福,并且要教导一下几个即将去工作的学生,说他这两年身体不好,没怎么跟学生谈心。

  我还记得,2014年12月19日凌晨5点,睡梦中的我被陈院士发来的手机短信叫醒,短信的内容是让我转告当天要参加学校人事处面试的博士生,交代面试的注意事项,竟写了200余字,而我知道那几天陈老师在化疗的同时还在接受放疗。我还记得,2009年那时系里老师年终奖金少,些许抱怨传到了陈院士耳朵里,陈老师让我买了15个红包,每个红包塞了1000元,并且在每个红包上签了他自己的名字,让我带给系里的每个老师,说是系里送的过年红包,只有我知道,这个钱其实是陈院士自己的钱。

  于我个人而言,跟随陈院士15年的学习和工作,无法忘记也难以忘怀陈院士那么多值得我们感激、敬仰、学习的事情。陈院士已逝,但是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存在。

  汤晓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本文根据作者在陈达院士塑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整理)

标签:院士;老师;南航;我们;第一位;工作;学生;系里;合影;做人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