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闯关过坎,“昆山之路”越走越宽
2018-10-23 07:4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潘朝晖  
1
听新闻

  怀揣新的发展梦想 全力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

  从一个农业小县到全国百强县之首,改革开放40年,对昆山人来说,这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奋斗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变迁史。

  农转工、内转外、低转高、散转聚、大转强,昆山人栉风沐雨“越过一岭又一峰,闯过一关又一坎”,用思想大解放实现一次次“鹞子翻身”,不断演绎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奇迹。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昆山之路”本质上就在一个“闯”字,在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为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样板。

  忠诚、担当、落实、创新、清正,昆山人不断赋予“昆山之路”新的时代内涵,把这座城市镌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丰碑上。

  自费开发 闯出一条“昆山之路”

  5月9日,昆山市政府会议中心,昆山市委中心组解放思想专题学习会正在举行。与此同时,在昆山各区、镇,1000多名基层干部通过视频“场外参会”。

  “这是昆山首次采用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一竿子插到底!”昆山市委副书记张月林说,就是为了迅速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热潮,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立即行动起来,自觉用好解放思想这一有力武器,以思想大解放之勇争高质量发展之先。

  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这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再深化的指南针,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动员令。

  其实,对昆山人而言,解放思想这四个字再熟悉不过。以当年石破天惊自费创办开发区为发端,昆山人正是凭着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县,一步步推上了全国百强县之首的位置。

  让我们先把时针拨回到1984年。当年,国务院批准沿海建立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这个苏州排名最后的“小六子”农业县自然搭不上车。

  穷则思变!深感“担子很重”的昆山领导层并没有囿于这不利的环境,而是做出了一个超越常规的决策:靠自己的力量兴建工业开发区!

  没有工业基础,更没有国家发的“准生证”,但昆山人硬是在城东一块3.75平方公里的农田上自费开发搞出了一个工业小区。“我们偷偷搞工业小区,为的就是甩掉‘小六子’的帽子。当时真的是一穷二白,既要有顶住压力的勇气,也要有改革发展的智慧,我们一定要干!”86岁的原昆山市委书记吴克铨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目光依然坚定、思路依然清晰。

  工业小区一落地,日本手套厂商苏旺你公司便来了,在蛙声阵阵的十几亩稻田里盖起厂房,成为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一时名动全国。198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大篇幅刊发《“昆山之路”三评》文章,对昆山坚持“穷开发、富规划”,自费开发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深入报道。

  从此,“昆山之路”名扬天下,受到江苏省委、省政府和中央部门的多方关注。但此时的工业小区,依然没名分没地位。昆山人“低调务实不张扬”,只顾“撸起袖子加油干”。直到1992年昆山开发区“国批”,正式跻身沿海城市“14+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

  此后,沪士电子、捷安特、仁宝、纬创、富士康、南亚、统一、丰田、研华……以台资电子企业为龙头的一众行业巨头纷纷抢滩登陆。这些具有标杆意义的企业,见证了昆山打造产业高地的奋斗史,昆山的外向型经济从此跃上了发展“高速路”。

  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说:“昆山抓住的每一次机遇,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醒得早、想在先、干在前;昆山实现的每一步跨越,都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满足、不懈怠、不停步。可以说,昆山过去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改革开放。”

  敢为人先 把创新融入城市血脉

  10月19日,大陆首家县级市台协会——昆山台协会举行成立20周年庆典。从1990年江苏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起,台资成为昆山开放型经济的最大特色。20多年来,昆山始终坚持与台资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齐心协力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实施“台企生根”战略,助推台企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步伐。

  回眸2013年,这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当年2月3日,国务院给昆山送上一份“新春大礼包”——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赋予昆山对台合作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从此,昆山试验区被看作是昆山最大的改革平台,一系列创新举措迭出。

  比如,2016年11月1日,昆山“率先创意、率先争取、率先获批、率先实施”综合保税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促进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13家企业参加试点,累计开具增值税发票26.3亿元,缴纳增值税4.4亿元。戴尔、星巴克等国际知名品牌商也纷纷加入试点,预计今年将会带来比较大的内销规模。

  勇于创新是昆山发展之魂。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全国唯一自费创办的国家级开发区、全国第一个县级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全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全国第一条跨省市地铁、首创台企内部人民币跨境双向借款、开出第一张综保区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发票……令人点赞的不仅是昆山的发展成绩,更是渗透在昆山人血液中的创新精神。

  “我们1994年提出‘出口加工区’概念,1997年进行申报,直到2000年4月获得国务院批准,光跑北京就跑了84次,因为这个在全国都没有先例啊!”今年71岁的宣炳龙,1984年参与创办工业小区,直到2009年从昆山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位置上退休,他一直在昆山开发区“没挪过窝”。

  在这位自称“开发区情节断不了”的“老开发”看来,新的东西是朦胧的,看不清楚的,墨守成规怎么行?必须“思想解放再解放、观念转变再转变”,这样才能“经济发展再发展”。“这是一条规律,我逢会必讲!”

  “发展是硬道理”,昆山人坚信并坚守着这样一条朴素的道理。如今再看昆山的产业格局,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引进的纺织、手套、食品等“民生轻工”类产业,转向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

  2004年,昆山率先筹划建设光电产业园,先后引进了龙腾光电、友达光电、维信诺、旭硝子、奇美等产业链核心企业。经过十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原材料—面板—模组—整机—装备”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内唯一能够实现TFT-LCD、OLED、LTPS三种显示技术的专业光电产业园区。

  前两年,昆山开始前瞻性布局半导体芯片产业,利用千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大力实施“强芯亮屏”战略。10月7日,位于昆山高新区的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正式奠基,这标志着国家信息技术产业重大合作项目进入正式实施阶段。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20亿元,建设包括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重大工程——安全可控芯片研发与产业化、安全可控服务器生产基地,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千亿级的安全可控国家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如今,昆山又全面发力新能源汽车,向电子信息产业的“3.0时代”进军。10月16日,昆山市政府与宝能集团签署系列投资合作协议,包括新能源整车在内的六大项目集体落户昆山。这不仅实现了昆山多年来孜孜追求的“整车梦”,更为昆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打造产业科创中心、做好高质量发展榜样注入了强劲动能。

  高质量发展 夯筑生态宜居科创城

  近百人的党政考察团用一整天时间密集考察7个点,涉及产业、城建、社会治理等方面;40多位领导干部挨个“过堂”,用5小时“头脑风暴”谈感受;签约74个项目,几乎不涉及制造业而都是科创、服务业和平台项目……9月28日,把打造“生态宜居科创之城”作为奋进新目标的昆山,特意选在“创新之都”深圳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招商推介会,并向全球首次发布最新的“五区一线”城市规划。

  江苏县级市的城市规划,为何千里迢迢来到深圳发布?杜小刚给出了答案:这既是我们对标深圳谋创新、推介昆山促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我们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厚植开发开放优势的强力引擎。

  国家ASIC中心(昆山)集成电路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公共服务创新示范平台、长三角环保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翻看此次签约项目名录,科创、服务业和平台项目居多。对于制造业重镇昆山来说,这样的动作似乎有点“反常”。但这背后,是昆山立志打造“生态宜居科创之城”的雄心壮志。

  此前一天,杜小刚率近百人的党政考察团用一整天时间密集考察了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深圳人才公园、天安云谷智慧园区等7个项目。次日上午旋即举行座谈会,谈感受、说想法、讲谋划。座谈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中间没有午餐没有休息,昆山市领导,区、镇板块的书记、镇长,职能部门的局长、主任等一一发言,围绕科创来了一场“头脑风暴”。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到,支撑昆山高速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既不能迷信我们走过的路,也不能迷恋我们走过的路。”杜小刚说,“我们将坚持系统化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拿出更多的实招、硬招、新招,不断把各项改革推向深入,努力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真正解决问题。”

  大力实施人才科创“631”计划,积极布局夏驾河科创走廊、阳澄湖科技园、花桥国际创新港“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地……今年以来,昆山确定并启动实施了18项三年提升工程,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同时,昆山直面群众呼声,固底板、补短板、树样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大幅提升社会民生水平。如今的昆山,在“静悄悄”中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其实,早在2005年,昆山就荣登“全国百强县”榜首,并率先实现了江苏省定小康标准。面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如何提高百姓的富裕程度、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获得感?接下来的路怎么走?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为昆山指明了方向,“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昆山人明白,高质量发展绝非一日之果,发展还须久久为功。这种冷静、清醒和自觉,是昆山人闯关过坎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更难能可贵的是,这40年昆山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这种精神承前启后、薪火相传。

  从“穷开发”到现代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昆山人不断自我革新,一步步地跨越了难以逾越的巨大鸿沟。可以说,“昆山之路”不单单是一种路径模式,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发展智慧。

  10月8日,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联系点昆山调研时寄语:昆山在解放思想上必须始终走在前列,要在打造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上体现“昆山担当”,在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上彰显“昆山作为”,在提升城市能级上作出“昆山示范”,全力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榜样!

  ■撰稿 潘朝晖

  ■图片由昆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标签:改革开放;昆山;发展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