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村民群众真切意识到文明生活与健康素养的重要性,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打喷嚏捂口鼻等疫情期间培养起来的好习惯、这些“规定动作”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这些防疫好习惯也潜移默化成了人们文明生活的常态,从而进一步巩固并推动深化了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文明就在举手投足间。在疫情防控期间,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随手乱扔垃圾、注重个人与公共卫生、排队时间隔有序、居民商户业主将垃圾分类投放……诸多文明细节融入公民的生活常态,健康文明理念已经植根人心,体现出大彭老百姓的文明素养。
防疫好习惯成为文明生活常态。民以食为天,超市、菜市场、餐馆是人们必去的场所。“缺什么东西,我家都习惯了提前列好清单,这样就避免了反复外出采购,到了超市,拿齐商品去结账,尽量减少逗留的时间。”大刘村村民项尚如是说。近日,笔者进行了一次街头访问,“街面上的防疫提示实用管用,引导性比较强、好操作!”正在逛街的刘先生说,“最近出门的人多了,说明疫情形势有好转,但防控意识不能丢,防疫好习惯永不过时,经过这次疫情,让大家认识到了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家人,我们的家庭成员成了互相提醒的‘监督员’。”“现在虽然不那么严格要求戴口罩了,但外出时还是习惯戴上!”一旁刘先生的妻子补充道。
“一米线”成为文明线、健康线。疫情前,该镇个别少数人觉得“一米线”无所谓,因而执行起来会打折扣,疫情后时代,银行柜台、超市结账台、自动取款机前,个个成为“一米线”自觉践行者,人人融入其中,没有局外人,井然有序,毫无违和感。有序排队、间隔一米,营造出安全、舒心、自然、文明的公共环境,成为一道文明和谐的风景线。
培育好习惯,推崇好风尚。无论防控期间还是疫情过后,大家都养成了文明健康好习惯,该镇居民表示疫情结束后仍会继续保持这些习惯。比如,使用“公勺公筷”卫生防疫好习惯变成健康文明用餐方式,进店先洗手,聚餐用公筷,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如今在大彭,令人诟病的陈俗陋习变少了,值得鼓励的文明行为增多了,“罩”见文明、“一米线”距离、主动实行垃圾分类、不随地吐痰、遇见不卫生行为及时提醒等等延续防疫文明生活行为的好习惯在大彭蔚然成风。
让青春在文明实践第一线绚丽绽放。大彭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由网格员、平安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组成,他们富有血性,充满活力,在垃圾分类、文明排队、诚实守信、志愿公益、文明餐桌、移风易俗等方面“青”尽全力,首先从自身做起,养成文明实践好习惯。同时向群众发放文明生活习惯倡议书,普及如何正确洗手、戴口罩等健康防护知识及生活方式,引导居民养成文明卫生行为习惯,提升健康素养。“团委一直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团建的重要抓手,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发放一封信倡议书、张贴宣传海报、悬挂防疫标语、宣讲科学防疫知识,参与全镇上下开展的大清扫、大消毒爱国卫生运动,每天对办公场所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消杀,带头当好卫生示范员。”该镇团委书记高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