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宁海司法所围绕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找准定位有的放矢司法行政工作“最后一公里”,彰显司法为民新篇章。
牵手宁海商会,架起服务中小私营企业桥梁。依托宁海商会政企沟通平台,借海州区法律服务中心的力量,组织专业律师服务团队为辖区内中小私营企业进行免费法律体检;与企业负责人、法人代表举办圆桌法律沙龙,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法治化,切实把健康有序生产经营抓实抓细抓具体,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法治意识,引领企业高质量。法律体检工作中,针对可能发现的的法律问题,将及时通过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等跟进法律服务,为企业降低法律风险。
寻求爱心企业,搭建“重点人群”安置帮教之家。带着问题逐个上门走访辖区内“海宁工贸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及周边企业,详细介绍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教育方式,让企业打消对他们的戒备心理,争取企业的认可和支持。通过为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介绍工作,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和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家门口安心接受改造,自觉接受教育,全新走入社会,有力改变了以落实责任田为方式的安置帮教形式,降低了重新犯罪率。目前该司法所已与连云港美团外卖公司、悯哲制衣有限公司结成安置帮教队子,已安置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30余人。并且两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只要能够通过司法所评估推荐,有劳动能力我们都将接收,其中两名刑释人员凭着在监狱服刑期间学到的过硬技术和近期的良好表现,成为了制衣厂的技术骨干,工资待遇比当地平均工资高了一大阶。
融合链接资源,催生“枫桥经验”网格化。借助社会综合治理“4+X”模式,不断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完善矛盾调处机制,有效发挥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社会治理网格员、法律顾问等根植于民的优势,对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排查化解,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矛盾纠纷排除化解,特殊人群管控定在属地网格。结合审务进社区,让群众与法官面对面交流,研究建立以人民调解为主要内容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解决机制的全面融合与对接,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做到案结事了。构建公安派出所与司法所互联互动机制,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重点矛盾纠纷化解会商、特殊人群管控等机制,加强协作配合,将警务的刚性执法优势与司法行政的柔性治理优势有效结合,引导基层治理向“善治”方向发展。
联系法律爱心专家,助援弱势群体官司难打理赔难。围绕“官司难打,打官司难;胜了官司,赔了钱”等群众反映热难点问题,在法律援助方式方法上广泛调研走访,找病根。发现群众部分“信访不信法”问题确实也是无奈之举。打一个再简单的官司,少则三两个月,多则一两年,仍至要闹心数年的都比比皆是。困难家庭成员交通事故明明是法律援助的主要对象,但在农村一些交通事故发生中,他们并不寻求法律援助,不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援助,而是他们不能寻求帮助。因为绝大多数农村交通事故多多少少都夹杂着饮酒、机动车保险不全等等之类的事情,已经都被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拒之门外,“还不如走信访,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为解决由于机动车保险不全、保险公司格式霸王条款不理赔等让老百姓有苦难言,不敢打官司的一些问题,该司法所逐个拜访周边老律师、老政法,依托几名老律师建立的基金会,采取在有可能打赢官司,又不能保证打赢的前提下,一切费用先由基金会垫付,打赢了再由原告补上的方式,已为五家原告拿回50多万元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