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淮安】淮安市农科院:疫情生产两不误,科技服务促增收
2020-04-13 21:5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周刚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淮安市农科院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冲击的同时,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2020年三农工作总要求,统筹做好“三农”重点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加强科技服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针对淮安各区产业发展特色,全面推动各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多措并举促发展,食用菌长出致富路

  淮安市农科院依托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对接帮扶盱眙县、涟水县、淮阴区三个县区7个菌菇生产基地,指导生产羊肚菌、大球盖菇等珍稀食用菌500余亩,姬菇、秀珍菇、香菇、平菇200余万棒。2月份以来,气温回升,各个菌菇品种陆续进入出菇关键期。淮安市农科院副院长、江苏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盱眙推广示范基地主任汪国莲早早的就到各帮扶点,指导菇农做好浇水催菇、揭膜通风、控温保菇等工作。

  汪国莲组织食用菌技术人员,针对各个菌菇基地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科学的菌菇生产管理技术措施,通过每日推送技术幻灯片、技术博文等手段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并在必要时按照防疫要求,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深入菇棚实地指导;充分利用微信、QQ、农技耘APP、互联网等平台,向广大菇农发布疫情防控、气象预警及生产指导信息,第一时间向各基地进行天气预警,并编写《食用菌栽培应对雨雪天气管理措施》指导各菌菇种植基地防寒工作;积极联系畅通菌菇销售渠道,组织线上线下销售群,帮助各基地菌菇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发起“团购、拼单”等形式,联系市休闲农“渔”业协会、农技协会、水产协会,帮助菌菇生产者进行对口销售;发动单位职工在其所在小区团购群内进行宣传,推动疫情期间“送货上门”,为基地菌菇生产者建立稳定销售渠道,既帮助菇农销售,又满足广大职工和市民的生活需求,一举两得。

  在盱眙县藕塘村,村支部副书记马红江正在菇棚里热火朝天的收获姬菇,利用淮安市农科院为他量身打造的“大袋模式”,即使在疫情期间,每天仍有2000多元的收入。

  在涟水县条河村,有着成片规模的香菇生产棚,受疫情影响,数千斤的香菇滞销。淮安市农科院发起“团购、拼单”的形式,帮助条河村销售香菇,村书记朱晓义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羊肚菌是一种名贵食用菌,市场前景广阔,当前市场价达每千克(干)2200~3000 元。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可以利用闲置蔬菜大棚种植羊肚菌,效益高、省工省力。在农科院的试验基地里,栽种了6个大棚的羊肚菌,每亩纯收益可达15000元。目前淮安市有闲置大棚200万亩,推广羊肚菌产业将是一条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发家之路。

  院企合作,助推休闲农业发展

  淮阴区刘老庄镇香园农庄的负责人朱海兵最近在抖音上成为一名乡土网红主播,主要向广大网友们介绍他的休闲庄园。从2009年开始。农庄在农科院的帮助下,逐渐拥有了湖景水蜜桃林、阳光玫瑰葡萄、葡萄林下的羊肚菌和大球盖菇、供采摘的红颜草莓棚、千亩的碧根果林和以农家菜为主的温室餐厅,近些年已经成为全市最吸引游客的景点之一。

  淮阴区恒鑫农业有限公司现有18000㎡的玻璃温室和150亩的土地闲置,极大的浪费了公司发展资源。相关专家针对公司闲置的18000㎡的玻璃温室,建议可以发展工厂化育苗、樱桃、软籽石榴等精品优质果树休闲采摘和羊肚菌、大球盖菇、姬菇等珍稀食用菌相结合的立体高效栽培模式;150亩闲置土地可以规划设计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模式,栽种碧根果、水蜜桃、冬枣等名特优果树,果园生态循环散养生猪、蛋鸡、肉鸡、四季鹅等,既能合理利用土地,又能满足生态农庄的需求。

  现在正是渔沟镇杨庙村的周其军忙碌的时候,为园中的火龙果修枝、施肥、除害。“这批火龙果苗就是我们帮他引进来的,我们每年都会提供新技术、新模式,帮助他发展火龙果休闲采摘”全国劳模、淮安市农科院科技服务中心主任秦进华说。

  “羊肚菌-西瓜”轮作,这是淮安市农科院在渔沟镇陶营村设立的试验点,“除了给村子提供优质的菌种、营养包,定期派驻专家现场指导,我们还为村子提供自己培育的苏梦、苏创系列的西瓜种苗,帮助村集体打造西瓜小镇”淮安市农科院副院长汪国莲说道。

  抗“疫”保种,帮扶肉羊基地

  “种母羊的如何进行饲养管理?”、“羔羊怎样进行断奶后育肥?”、“如何进行羔羊的补饲工作?”连日来,淮安市农科院周刚助理研究员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求助”信息。今年正值肺炎疫情侵袭,周刚只好在电话旁、电脑旁进行远程操作,网络答疑。

  淮安市农科院联合涟水县畜牧兽医站建立现代农业(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基地,帮助推动涟水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发展肉羊产业。帮助涟水伟琪牧业养殖场新建现代化养殖场200每亩、帮助涟水县旷源湖羊养殖场引进湖羊1200头,辐射带动10户贫困户发展肉羊养殖。

  涟水县大东镇王老庄村的业清养殖场主要养殖湖羊和波尔山羊两个品种,存栏4000多头,受疫情影响,光春节期间纯利润损失200余万,“我们成立肉羊养殖微信群,及时传递技术信息,减少企业损失。除了运用农技耘进行指导外,我们还在做好防控的同时到羊场进行现场交流”周刚说。

  生猪复产,循环农业显成效

  为了填补短板,推进生猪复产,淮安市农科院畜牧课题组在试验园区建立生猪试验场,主要进行生猪绿色生产与繁殖,并以试验猪场为核心,辐射带动养殖户进行生猪生产,推广施行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引导养殖户进行科学生产管理,提升生猪养殖水平。

  为意向投资生猪产业的企业家牵线搭桥,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争取优渥的政策支持,推动淮安市地区生猪产业的发展。在淮安市农科院科技服务团队的牵线搭桥下,帮助淮阴区引进3000万的生猪投资项目,坚定了生猪产业恢复生产的信心,同时也打开了生猪复投的投资热潮,接连有多家企业进行咨询,预计在淮阴区投资建设规模化猪场3个,投资金额将达5000万。

  在淮阴区韩圩猪场,利用生猪复产的热潮,加强推动循环农业展示,发展利用“猪-沼-稻麦”、“猪-沼-菜”等模式,合理处理沼液问题,改善猪场周边环境,减低农药、肥料使用量,提升有机稻麦产量,目前每亩可消耗沼液60吨,稻麦产量达1200-1400斤。

  “利用猪-沼-渔、猪-沼-菜模式,我们既种出了优质的有机产品,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现在我们是涟水县循环农业典型示范点”涟水县红窑镇野竹源养殖场负责人贺天飞介绍到。

  中药促增收,小镇有特色

  农科院帮助涟水县陈师镇红旗村建设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基地内种植赤芍、白芍3000多亩,丹参1000多亩,白术400亩,金银花200多亩,借助中药材基地建设,常年雇佣红旗村人100多人,其中低收入户超20人,年人均收入超6000元。

 为了这份美丽的事业,淮安市农科院植保中心副主任付佑胜率领团队成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中药材基地解决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尤其针对红旗基地药材的杂草防控提供合适方案并引入合适的控草技术,解决生产中实际,全方面帮助陈师镇打造“中药小镇”。

标签:食用菌;淮安市;促发展
责编:黄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