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三包”是城市管理中对沿街店铺的普遍要求,如今这个要求落实到了农户家门口。在六合区雄州街道瓜埠社区九板桥村,91户村民与社区签下了“门前三包”责任书,他们正成为村庄环境治理的主力军。
菜花黄了,桃花红了,麦地里一片绿油油,九板桥村是雄州街道精心打造的美丽乡村之一,时下正迎来最养眼的春景。这个住着91户农户的自然村,2018年投入700多万元整治建设后脱胎换骨:清一色的黄色围墙,池塘里碧波荡漾,宽敞的柏油马路清清爽爽。
近日,记者刚进村头,就看到一个农户正在打捞池塘里漂浮的菜叶。不过,她并不是这里的保洁员,而是农户李正勇的母亲。池塘里有她家养的鱼,每天早晨要投喂菜叶、青草,“吃不掉的菜梗每天要及时捞干净,否则我家的卫生不过关。”老人指指一边的“门前三包”责任状牌告诉记者,每天打捞鱼塘、扫门前路、清理草坪,已经成为自觉习惯,“这么美的环境,舍不得再糟蹋回去啊!”
让农户“门前三包”,究竟包些啥?瓜埠社区副主任郁伟介绍,首先是“包卫生”,保证门前无垃圾杂物、无污水、无污垢、无油渍或严重积尘,遮阳规范、整洁,无破损,卫生设施完好整洁;其次是“包绿化”,农户须及时清理门前花坛内的垃圾杂物,不攀树折枝,不在树干上乱挂杂物等;第三是“包秩序”,即禁止乱挂晒、乱占道、乱堆放、乱张贴等影响市容秩序的行为。
为确保“门前三包”执行到位,瓜埠社区村口的布告栏中有一个“红黑榜”,“每月评星,每季度评红榜、黑榜。上红榜的奖励各种生活必需品,3次劝说后仍然不到位的就上黑榜。”让郁伟欣慰的是,黑榜至今都是空白,“我们坚持每日巡查,从去年底试行这一管理模式至今,最多的也就劝说两次。现在保护环境在整个村可谓‘比学赶超’,家家都不想门前比人家脏,草坪绿地都想比人家长得好。”
农户李正田是“红榜”中的一员。记者在他家看到,不仅房前屋后所有可视范围内干干净净,院子里还打造了别致的景观花坛。“环境越来越美,日子越过越精彩。”李正田感叹。
“‘门前三包’是为建成美丽乡村探索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跳出此前‘整治没多久就打回老样子’的怪圈。”六合区城管局副局长林飞介绍,眼下防疫关键时期,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覆盖全区92个行政村,环境治理得如何,每季度都要对92个行政村进行打分排名,前10名奖励10万元,连续两季度排名后5名的村领导则要约谈。九板桥村的“门前三包”管理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村庄关注,将通过政府引导,助推这一模式在更多村庄“落地生花”。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从城市到农村的大一体城市化氛围逐渐形成,让‘门前三包’由此前的城市管理走向乡村,正是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共建、共享、共治理念的重要体现。”南京市城市治理公众委员金璞华表示,“最后一米”如果还仅仅依靠政府,政府不仅压力大,负担也大,让农户参与到家门口的管理,不仅是城市先进治理方式的体现,也大大节约了社会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