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走进金陵科技学院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心,记者看到了展架上摆满了一排排该校师生设计的文创作品:雨花香薰盒、大报恩寺造型的茶具、皮草工艺灯、版纳印象的扎染工艺品……该校艺术学院叶聪副教授及其团队在教学设计上可谓煞费苦心,他们将红色文化、非遗元素等融入到《文创产品开发与营销课程》课程的教学实践各个环节,使思政教育在艺术专业的课堂上“真”起来、“实”起来、“活”起来。
红色文化让文创设计时尚感满满
叶聪认为,红色资源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新课堂,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是鲜活的教材,其感召力是课堂和书本不可比拟的。为此,她对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选取某一类型的红色文化,对其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在课堂上采用“头脑风暴法”“KJ法”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提炼红色文化因子,确定设计定位,并注重产品在造型、功能、图案等方面的融合创新。此外,还积极探索以大赛为载体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课程模式,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将文创设计大赛引入课程。
2016级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王紫琼的文创作品《忆长征》入围了2019第六届紫金奖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据她介绍,这套书签文创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长征精神。书签整体采用的金色寓意着革命精神散发出的金色光辉,一面将长征路线中的著名地点做成了图案,另一面分别刻着“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和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王紫琼说:“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我不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红色文化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非遗遇上现代设计,“跨界”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曾经冷门的非遗,不再给人“冷”“土”的印象,近年来,非遗+文创、智慧非遗等的出现,非遗已经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使命。叶聪认为,非遗不是文物,而是生活,迅猛发展的文创产业为非遗融入现代设计、现代市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叶聪指导学生对目前非物质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探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理念,并引导学生将产品设计和3D打印技术、VR虚拟展示技术等相结合,开发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更具内涵的非遗文创产品,在促进非遗文化的生产性保护和创新式传承的同时,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她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名为《疏密》的皮草艺术灯具,该非遗文创获奖作品获得了第三届南京禄口国际皮草文创设计大赛优秀奖。叶聪介绍说,这款灯具的创新点在于衍纸艺术与非遗皮草技艺的融合及应用。“衍纸”是一种发源于十八世纪英国,流传于英国王室贵族间的一种手工艺术。该设计将皮草的柔顺与衍纸的曲线相结合,采用的千色纸更好地展现出衍纸的渐变效果,也突显出皮草的质感。皮草的柔软、细腻与衍纸的曲线、坚硬形成强烈对比,勾勒出的花纹装饰在灯具上,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
融入了“一带一路”特色元素的文创作品也让人眼前一亮。该校工业设计系师生团队研发的《丝路功夫茶具礼品》采用了“丝路”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茫茫大漠作为设计原型,在茶具的中下部位采用浅而无序的波浪纹和渐变黄色喷釉,利用光影效果还原一望无际的“大漠”,上部三分之一面积以传统青瓷来表现天空,壶盖上饰以金箔工艺的骆驼造型,天漠相接处仿佛传来千年前丝路上的阵阵驼铃声。此外,2013级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吴紫薇的“一带一路”艺术装饰画,将皮草工艺与衍纸工艺相结合,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让设计由一及二甚至无限演变下去,赋予了家居装饰品新内涵。
皮草艺术灯具:《疏密》
功夫茶具礼品:丝路
“一带一路”艺术装饰画
叶聪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必须牢记初心和使命,在培养青年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基础上,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作用,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政治意识、道德观、人格品质。”该校艺术学院院长邢晓刚表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我们培养对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就必须从为国育才的角度出发,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持续的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