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以“醋”为媒探索科普旅游新模式
2023-03-07 10:56:00  来源:镇江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谭艺婷 本报通讯员 李红 黄燕 王娜

春风相伴,春游正当时。由恒顺集团建设的国内首个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工业遗产”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可谓迎来“春游”高峰。今年1月,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就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实现新年“开门红”。仅春节期间就较往年同比增长752%,反超疫情前同期水平。

近年来,中国醋博始终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科普传统食醋制造技艺及现场展示传统酿造生产过程,先后被评为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江苏省“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等。如今以“醋”为媒,非遗创新活动有声有色,“文旅+研学”新业态不断呈现。

以“醋”为媒,非遗创新活动有声有色

1840年,丹徒人朱兆怀创立了“朱恒顺糟坊”,本意为经营黄酒,却在研制色酒的过程中,摸索出了独特的香醋酿造技艺,这项独特的“恒顺固态分层发酵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利用各类非遗创新活动不断为百年老厂注入活力。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向社会科普和传播镇江香醋酿造技艺与文化,收集了非遗核心物质如旧执照、商标印章、手稿原件、传统制醋工具、老厂门等,将物件展陈,并以博物馆醋坊、酒海、酱园为基础,分别建成恒顺“乔贵清大师制醋工作室”“赵和云大师制酒工作室”“周良洪大师制酱工作室”等,展示的作品均由传承人亲手打造。

目前,这些非遗工作室已成为科普酿造技艺、授徒传艺开展传习活动的重要基地,“酿造大师”们定期在工作室从香醋风味、质量、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和讲演,已形成常态化的“大师学堂”,同时通过师徒在醋坊内对游客进行展示展演,并将VR技术、3D、UI技术等运用于非遗作品、非遗制作工艺中,用数字化传承发展非遗,让现代人更多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同时增强非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体验感、愉悦感,吸引更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文旅+研学”,新业态优势不断彰显

在接待游客的同时,中国醋文化博物馆不断创新科普形式,多渠道发力,与多所大专院校建立合作机制,目前博物馆已是江苏大学“MPAcc实践基地”、河海大学商学院共建单位等。2021年,中国醋文化博物馆接待的学生人数就达2万余人次。2020年首次将沉浸式表演引入工业展馆,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打造沉浸式话剧《坛中酿山河》,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为更好向公众科普镇江香醋的酿造技艺、发挥国家工业遗产的积极作用,经过深入开发挖掘,醋博打造恒顺“小百花”课堂项目以及青少年科普研学游《恒顺非遗小课堂》。目前,《恒顺非遗小课堂》已吸纳2000多名学员,基地设有近千平方米的课堂场地,以中小学生为核心人群,通过授课、实验、游戏等多种形式加深青少年对非遗的认知;“小百花”研学课堂以点及面,让广大青少年走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工业厂区,了解中国传统酿造工业发展的历程。一年时间,“小百花”课堂已走进校园20余次,服务了镇江十几所中小学校的学生。

除持续开展线上科普与宣传外,中国醋博还将节庆活动搬到了“云”上。如独具创新地组织在全省13个地级市线上线下同步“打醋、打酱油”民俗科普旅游活动,在全省13个地级市选择性设置有代表性的科普体验区与打酱油互动区,借力云端让”醋香“传统文化香飘更远。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