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镇江市民柯女士因“阳康”后持续咳嗽咳痰,经CT检查发现支气管占位可能,后辗转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医生剥茧抽丝探寻病因,最终揪出致病元凶——原是痰栓堵住了“气管树”。
柯女士去年12月感染新冠病毒,不久后“阳康”,“阳康”后到1月中旬这20多天,她一直深受咳嗽影响。原本,柯女士并没有把“小咳嗽”当回事,直到症状久久未消,这才发觉不对劲,来到镇江市一家医院做了CT检查,结果不排除气管占位可能。
面对一纸“诊断”,柯女士有些懵。想要对比更多检查结果的她,于1月15日来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胸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接诊的感染科主任、呼吸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马小梅仔细读片后,给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从胸部平扫影像来看,支气管占位处密度的确比较高,但蹊跷的是,一般占位会导致的支气管远端不张的情况,在片子上并没有体现,说明支气管并没有完全堵塞,只是通而不畅”。
马小梅的话,让因为担心患上肿瘤而忐忑多日的柯女士松了口气,但随后,另一个疑惑又接踵而至:“病灶密度高,又堵住了气管,如果不是肿瘤,会是什么呢?”
经过进一步沟通交流,马小梅了解到,柯女士咳嗽初期,会咳出果冻样痰,但随着病情进展,咳出的痰中还会混杂一些颗粒硬物。“有可能是痰栓。”凭借多年呼吸科临床经验,马小梅敏锐地捕捉到这条“破案”的关键线索。
气管、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等,组成了一棵倒长的“大树”,一级比一级细。一旦痰咳不出来,形成痰栓粘在“气管树”的“枝枝丫丫”上,时间久了,被痰栓附着的支气管段,就会像麻袋撑开一样,形成扩张,呈支气管铸型性改变。马小梅说,与普通的痰相比,痰栓的密度要高得多,平扫CT影像与占位相似,但增强后支气管内痰栓并不强化。
结合柯女士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其为左肺舌段黏液栓塞,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将痰栓“冲”走,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就诊当天,柯女士办理了入院手续。16日,她接受了纤维支气管镜下治疗。治疗在静脉麻醉状态下进行,由马小梅和副主任医师何权共同开展。过程中,支气管镜经患者的右侧下鼻道进入气管,随后对左肺舌叶气管腔的痰栓给予盥洗及刷检,并抽吸出大量脓性痰,整个过程比较顺利。经过一天的观察,柯女士于17日出院,目前恢复良好,咳嗽症状已经消失。
记者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因为“阳康”后持续存在咳嗽、乏力、心慌、胸闷气喘、嗜睡等症状,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市民多了起来。“感染新冠病毒后,一些患者痰液增多,可能会形成痰栓堵住支气管,尤其是卧床,有慢阻肺、脑卒中病史,以及心功能不全的‘阳康’老人,‘中招’可能性更大。”马小梅提醒,长时间咳嗽咳痰要留心,如果咳嗽症状昼轻夜重、痰中带血,咳嗽伴恶心呕吐、伴哮鸣音等,建议及时就医。(杨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