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文化名城文化人才如何“双向奔赴”
2022-12-12 14:09:00  来源:镇江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梁和峰 本报通讯员 蒋立

2022年“金山文化人才”计划引进对象日前签约,又一批文化人才近悦远来入户镇江。相较去年首批引进的文化人才,今年的引进对象数量更大、范围更广,“人聚镇江,才享荣光”有了更动听的文化回响。

作为老牌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在去年正式推出“金山文化人才”计划。该计划是全市人才“镇兴”行动的一部分,旨在为文化名城招引和培养更多文化人才。面对城市之间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金山文化人才”计划吸引力几何?镇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又看中怎样的镇江?文化名城和文化人才之间如何实现“双向奔赴”?这些问号在新一批引进人才的“来镇故事”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金山文化人才”计划包含“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两大工程,设立“金山文化名家”“金山文化英才”“金山文化优青”三个层次,划定社科理论、新闻出版、文化艺术、文化创意四个主体专业领域,除各项优惠人才政策外,还能给予文化人才最高80万元的资金资助。就计划本身而言,可谓诚意满满。而从两批引进人才、规模逐年放大的走势看,这样的诚意显然得到了感知和响应。

李学亮是此次签约的引进对象之一。此前他是安徽阜阳的一名中学老师,因为在词曲创作方面有特长并且成绩斐然,这些年一直寻求“转型”。“老实说,这两年我和其他城市也有过人才引进方面的接触,包括像温州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镇江。”已经入职市文化馆的李学亮坦言,透过人才引进政策,最打动自己的是“镇江对文化人才的重视”。

今年刚在韩国汉阳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李加欢,回国后原本已和安徽一所高校签订了就业意向书。“2月底,我来到镇江后,就再也没有离开。”受人才政策吸引,李加欢起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镇面试,未曾想各种政策落地和对接服务顺风顺水,唯一的纠结是在高校和文化单位之间做选择,如今他入职了镇江高专。

当然,相对于诚意满满的人才政策,文化名城本身对文化人才的吸引,更加丰满立体。今年6月第一次来镇江之前,教初中语文的李学亮,曾在“何处望神州”的词中仰慕过镇江的雄奇。一到镇江后,他立即爱上了这座城市。“我看到这里的山水风景,城市中到处都有阅报栏,就能感受到这里的文化底蕴厚、文明程度高。”李学亮说,自己还特别喜欢镇江锅盖面,刚刚创作了一首《锅盖面》歌曲。

来自山东淄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侯刚,更是因为“文化”选择了镇江。专攻刻瓷艺术的他告诉记者,早在三国时期,刻瓷技艺就在镇江兴盛,而这里的山水文化更是刻瓷不可多得的素材,“落户镇江,容易找到刻瓷艺术的灵感源头。”

郭凯生长在镇江,20年前去乌克兰留学,此后一直留在那里学习和工作。相对同一批引进的其他人才,他属于“归雁”。在最终决定回到镇江之前,郭凯也曾考察过上海、无锡等城市。“我从事的是艺术品设计、展览策划等文创类工作,这在大城市当然更有市场,但我更看中镇江的未来。”目前,郭凯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发展公司,专注开发融入镇江历史文化的文创产品,并计划策划引进一些艺术展。

看中镇江未来的还有李加欢。这位研究音乐表演、开发出“歌唱运动演示模型”的博士,也计划为镇江引进歌剧等高水平的艺术表演。“我已经买了车,正在着手买房,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期待。”

市委宣传部干部处处长赵阳告诉记者,随着“金山文化人才”计划的推进实施,会有更多的文化人才选择镇江、在镇江成长,文化名城和文化人才也会有更多的“双向奔赴”,“我们的愿景是,‘文化镇江,英才绽放’。”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