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五洲山村打造网格治理新模式
2022-08-26 15:26:00  来源:镇江日报  
1
听新闻

提起五洲山村的网格治理,村民曹洪波真心点赞。原来,家住曹家湾的他,家里种了几亩葡萄,但前段时间葡萄总是“不翼而飞”,万般无奈的他只好来到村里寻求帮助。在五洲山村网格工作站中,依托“乡村医生”平台的监控,还原了曹洪波葡萄田里当时的景象。五洲山村网格员根据监控视频,立即联系了蒋乔派出所民警,一同上门对偷葡萄的人进行批评教育,解决了曹洪波的“心头病”。

今年以来,镇江高新区蒋乔街道五洲山村在党建引领、创新服务等各方面资源整合上下足功夫,引进为民服务终端,通过网格化治理、精细化管理,切实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

培育一支队伍,拓宽信息渠道

五洲山村党委将下辖支部党员骨干分片划分到网格,配合网格长、楼栋长处理日常事务。以楼栋长的洞察力、网格长的号召力、党员骨干的“红色”向心力,保证网格内的和谐稳定,并让网格向党、向村委会靠拢。五洲山村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20人,单靠“三长”联合全覆盖辖区难免有些吃力,村里以现有资源星月文艺团队为基础,打造一支“文艺网格队”,通过与文艺队员沟通交流,发展他们成为“网格眼线”,在日常活动中,了解民情民意,把好舆情方向,解好民生实事,以“玩”促“干”。

制定两个标准,切实服务于民

五洲山村充分发挥党建联盟优势,将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与社区民警一并纳入网格,使每个网格的社会服务力量自成一体,并依据网格内每户居民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制定相关服务标准,将“精”与“细”的社会治理融入网格。

五洲山村依据每户的家庭情况,以“红、橙、黄、绿”四个标准划分,“绿”即平常家庭,无特殊状况的住户;“黄”即有高龄老人或学龄前儿童的住户;“橙”即家有重病、残疾或易肇事精神疾病患者住户;“红”即空巢、独居住户。通过入户摸排将所有住户按上述等级划分,征得户主同意后在村入口、楼栋前张贴“户情图”,提醒广大群众体贴邻里,避免矛盾,并对有特殊困难家庭户进行社会帮扶。

五洲山村将归整出的“户情图”分发于网格长,对于“绿”标户,每月至少走访一次;对于“黄”标户,每半月至少走访一次,询问是否有协调邻里的要求,避免矛盾发生,如有必要民警上门进行调解;对于“橙”标户,每周进行“5+2”走访模式,即网格员每周5次上门走访,其中两次医护和社区民警陪同走访;对于“红”标户,网格员每日一访,帮忙打扫卫生,询问购物需求进行代购。以用心、贴心、暖心的方式将网格化治理融入群众生活,服务群众生活。

构建三套系统,人技共融共治

在科技进步的现代社会,将科技融入基层治理,也是一个必将发展的趋势,五洲山村在做好队伍建设、制定标准的同时,大力投入技防设备,弥补人力空缺,以科技的融入给网格画上最后一笔,形成真正闭环的“格”。

引进“三大平台”系统。五洲山村现有安置小区一处,自然村庄两处,还含有不少山地、林地、收储地块,地域的零散给日常政务事务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这一问题,五洲山村与党建联盟单位移动公司沟通交流,也在区集成指挥中心的帮助下,引进了“乡村医生”“森林卫士”“村民管家”三大平台,打造“云终端”,助力网格化治理。特别是“村民管家”,平台由村里出资在每家每户安装技防设施,连接到每户户主手机,并征得家庭成员同意后,将设备与村大数据平台相连,有什么情况第一时间上门帮扶,让村干部摇身一变成为村民贴心“管家”,以细致入微的服务,暖民心、解民忧。

完善信息上报系统。网格员作为“网格化”治理的“神经末梢”,所接受的情况要第一时间传到上级组织,这样才能便于上级组织正确应对相关突发情况。村里为每一位网格员配备了专门的工作手机,并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畅通上报渠道,提供“一手”资料,规避“二手”误传风险,以“一部手机走到哪里,办公地点就在哪里”的网格员工作作风,落实“网格化”治理的责任。

标签:
责编:吴冠文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