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扬州联家周富成创作四十副楹联盛赞奥运冠军
2024-08-29 23:08:00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台州闺女,苏州小伙,黄道盛年逢奥运;为国守心,报国夺标,婷娉豪勇拔头筹。”这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楹联,是为祝贺中国射击队运动员黄雨婷、盛李豪夺得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所创作的。其作者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编辑委员会编委、68岁的扬州诗词楹联爱好者周富成。在巴黎奥运会期间,他倾心创作了楹联集“为冠军喝彩,替奥运题联”。四十位新晋奥运冠军,四十副楹联,寥寥数语,表达了作者心系奥运、情系祖国的拳拳深情。

精巧 每一副楹联都蕴含着对新晋冠军的祝贺

一起先看看几副周老先生创作的奥运冠军楹联吧。7月31日,全红婵、陈芋汐夺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金牌。“岭南紫燕,笑傲风云,婵联金榜登金顶;海上银鸥,欣迎波浪,汐起大潮唱大风。”8月1日,潘展乐夺得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碧波荡漾,白练生烟,旧雨新池腾蜃气;黄鸟冲星,青龙击水,飞鱼劈浪跃鳌头。”8月1日,杨家玉夺得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军里红花,女中豪杰,两脚丈量登顶路;小家碧玉,大国明星,一腔报效故人情。”8月3日,郑钦文夺得网球女单冠军,“网坛问鼎,利刃解牛,力破美欧垄断史;正手旋球,瞬间变线,技赢奥运首单金。”8月4日,樊振东夺得乒乓球男单金牌。“昔时小胖,今日东哥,国乒成长更精彩;起步花都,收官浪漫,健将喜添满贯金。”……

每一副楹联都蕴含着作者对新晋冠军的祝贺。周富成说,奥运冠军是国家的骄傲,将他们的夺冠故事创作成楹联,一定要抓住关键点和独特元素进行创作,比如冠军的姓和名、冠军家乡、冠军成长历程等,还要结合他们所处的背景、夺冠经历等。比如黄雨婷、盛李豪夺得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的楹联,周富成提到了两位运动员的家乡——“台州闺女”“苏州小伙”,紧接着讲到“黄道”“盛年”。“黄道,天文学术语,是从地球上来看太阳一年‘走’过的路线,也是我国自古以来将黄道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故有‘黄道吉日’之说。盛年,是指青壮年,年富力强。”两个冠军的姓也巧妙地嵌于其中,简洁、凝炼,“婷娉、豪勇”展现了男女两位队员的参赛英姿,表达了他对第一个获得本届奥运会冠军的两位年轻人的喜爱与祝贺。

精准 每一副楹联都是反复推敲的用心之作

看奥运,写楹联。周富成爱好体育知识,喜爱文学,特地以这样的新颖形式来记录2024年巴黎奥运中国健儿的风采。

他告诉记者,在他青少年时期,就喜欢参加各类体育活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他从电视上看到许多体育赛事,虽然当时工作很忙,但只要有空,遇到电视转播体育比赛,都会沉浸其中。

等到本届奥运会开幕,只要电视转播,周富成一场都没有落下。另外,为了完成既定的创作奥运冠军楹联集的计划,他更是多方面、全方位地关注奥运赛事。“奥运会比赛期间,晚上7点看央视新闻联播,10点看晚间新闻,零点还要再看奥运赛况电视转播。”周富成一边看,一边还用本子记录。此外,他还经常上网,查找运动员资料。每当一位中国冠军胜出,周富成就更忙了:“我要在电脑或手机上搜索冠军的资料,从小到大的学习、训练以及家庭背景等等,以此作为创作素材。”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新晋冠军海量的资料,提炼成一副三十字的楹联。周富成说,每一个冠军,他都会先在纸上写很多副,一遍遍地推敲、修改,再推敲、再修改……直到写出最精准、最满意的那副楹联,才一个字一个字输入电脑。比如,孙佳俊、覃海洋、徐嘉余、潘展乐夺得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比赛的过程扣人心弦,让这位老体育爱好者特别感动。“佳时吁俊,海马越洋,接力泳攻西垄断;嘉勇庆余,展怀得乐,夺金奥运北京迎。”这副楹联,周富成思忖了好几天才动笔,等奥运结束,他又取出原稿逐字推敲修改,直到自己完全满意。

精彩 创作诗词楹联成为退休生活中重要篇章

退休前,周富成是一位恪尽职守的乡镇基层干部,他是如何走上诗词、楹联创作这条路的?老先生会心一笑说,这要归功于自己当报社通讯员的经历。1979年,他已经是邗江区专职通讯报道员,一个理科生跨界成为诗词歌赋爱好者。“要归功于高中两年多阅读的大量古典文学书籍,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对于中国的古诗词有一种深刻的感知与喜爱。”

2010年,周富成担任邗江区杨庙镇诗词协会会长一职,由此开始学习格律诗词楹联知识,边学边写,边写边悟。“从不懂到入行,从模仿到创作,从浅显到深刻,从田头到高山,自我感觉轻松、自在、充实、愉悦。”这时,创作诗词、楹联的爱好已变成他退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篇章。2017年,他开始写格律诗,很多作品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并获奖;2019年,他牵头将杨庙镇创建成全省诗词之镇,全镇共有50多位会员;2021年,他牵头创建全国诗词之镇,并经常组织各级诗词协会会员采风活动……

在创作诗词的同时,周富成也开始接触楹联。他说,楹联与格律诗相通,是诗句的再精炼。2021年,周富成以日记形式写了很多楹联,国内外大事、生活中琐事、许多感悟,都成了他创作的素材。通过几年的学习积累,周富成创作了大量精巧的楹联。如今,他是扬州市诗词协会楹联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今年在南京十三城门向全球征联活动中,获得优秀奖……

年近古稀,回看自己多年创作的诗词及楹联作品,周富成感慨万千,退休后有了大把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人生的境界。“我的体会是三个字‘静、悟、为’。”周富成解释,所谓“静”,即心静,戒浮躁、远功利、耐寂寞;所谓“悟”,即悟道,学真功、明事理、寻规律;所谓“为”,即作为,与文练,交友善,做事真。为此,感恩盛世文兴的好时代,感知人尽其才的好环境,感恩乐于助人的好师友。

采访最后,周富成以退休时作的诗,与读者共勉:“出身农舍治岐堂,半读半耕不徬徨。世事蹉跎成致仕,清风明月咏诗乡。”( 张庆萍 )

标签:
责编:华诚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