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有月光。”……何园水心亭畔,工行扬州分行的青年员工们,正诵读着或豪迈奔放、或灵气婉约、或风情万种的“扬州月”。这轮“扬州月”,张若虚吟诵过,徐凝慨叹过,如今,依然挂在水心亭畔的玉兰树梢头。

9月23日,正值中秋来临之际,扬州工行组织摄影、文学爱好者,开展了一场“镜观扬州慢 诗吟广陵散”city walk扬州漫步活动,特别邀请了老员工和刚入行的青年员工,借镜头寻访扬州历史人文,以诗文感怀扬州文化。

“这是我在工商银行工作的第一站!”已经退休五年的张荣激动地说道。张老师口中的第一站是指老广陵工行,这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大楼,是扬州最早的金融旧址,先后作为人行和工行办公营业楼。沿着斑驳的木楼梯、木地板,张老师神采飞扬,如数家珍,指着每个房间向青年员工讲述着曾经的岁月,这里有他的青春和梦想。

走出旧址,穿过一条小巷,一行人来到了周扶九故居。作为近代中国金融家、扬州最大盐商,周扶九为那时的革命运动与扬州城的发展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故居旁不远处是二分明月楼。“我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却从来不知道这小巷子里竟然藏着这么大一个园子啊。”新员工蔡希妍感慨不已。“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在二分明月楼,不经意间就能撞到一轮明“月”——月亮桥、月亮门、月亮窗……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沿着广陵路漫步,今年初刚开放的梅花书院映入眼帘。提及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白鹿书院这四大书院,大家都不陌生。其实在古代,梅花书院几乎与“四大书院”齐名。明清时“扬州繁华以盐盛”,盐官、盐商借其财富资助教育,促进了扬州书院的迅速发展,曾出现“东南书院之盛,扬州得其三”的盛况,在中国书院史上有着光辉灿烂的一页。梅花书院便是“扬州得其三”中,唯一尚存遗址的书院,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漫步其中,瑟瑟秋风似乎诉说着几百年来学子们孜孜不倦的求学历程。



参加活动的黄庭晖,入行刚满一个月,是安徽六安人。他当初应聘扬州工行,既有对“烟花三月下扬州”那首诗的向往,更因为扬州有他喜欢的人……大学时代,黄庭晖就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入职工行后,他加入了扬州工行志愿服务队。漫游活动中,他用手机不时捕捉着扬州老街小巷的人文风光,在朋友圈抒发着自己的感受,向家乡、向同学介绍着扬州。他觉得City walk是一次迷你版的旅行,更是一次有意义的志愿活动,他要把所见所感所悟分享给亲友。

被誉为“晚清第一名园”的何园,是此次活动打卡的最后一站。大家围坐在古色古香的茶室里,共吟与扬州城有关的中秋咏月诗句,通过诗词的独特魅力,引领大家穿越时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温度。

以镜头触摸扬州、用诗词吟诵扬州、向外界推荐扬州。此次活动不仅让老员工故地重游,也让新员工了解宣传了扬州历史文化和美丽风光。在最后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声中,青年员工倪雪瑶感叹道:“这首歌代表了我此刻的心情,这次活动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扬州的文化,感受到扬州是个‘好地方’,能留在扬州工作,成为扬州工行的一员,是我的幸运!”(赵红伟 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