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扬稻6号家族”累计种植超7亿亩
2023-09-11 16:42:00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专家学者参观里下河农科所万福基地。 丁佐春 摄

作为我国两系和红莲型三系杂交稻最好的“父本”,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培育的“扬稻6号”已推广种植30周年。9月8日至10日,“扬稻6号”30周年暨长江中下游杂交籼稻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扬举办,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4位院士在内的全国农业专家学者齐聚扬州研讨,一致认为这一优质稻种为国家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贡献了“扬州力量”。

水稻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高、养育人口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长江流域被誉为“世界稻作之源”。“种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里下河农科所所长李爱宏介绍,该所长期以来一直根据长江流域的地形、降水、光热等自然环境以及作物生长特性,精心培育优良稻种。“扬稻6号”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在时任里下河农科所所长张洪熙主持下,这一重大科技成果被攻关并迅速推广种植。

与以往稻种相比,“扬稻6号”解决了当时大面积生产主栽品种无法兼顾丰产、优质、多抗的难题。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力荐,“扬稻6号”成为我国第一个籼稻基因测序材料,是我国两系和红莲型三系杂交稻最好的“父本”,也是两系和红莲型三系杂交稻推广面积最大的恢复系之一。1997-2008年,“扬稻6号”在苏、皖、鄂、豫、浙等省作为常规中籼稻累计推广种植6000多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超55亿元,并作为全球首个完成全基因组框架测序的籼稻品种,2000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扬稻6号’的育成和应用,推动了水稻种业创新,引领了科技进步,对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在研讨会上说。

“扬稻6号”不仅是顶尖的常规稻品种,也是功勋卓著的“超级父辈”,里下河农科所及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在“扬稻6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相继衍生出“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丰两优1号”、“Y两优1号”、“粤优938”、“新两优6号”、“红莲优6号”等优秀品种。

其中,“扬两优6号”实现丰产、优质、多抗的融合,被业界誉为“革命性”的超级稻,2006-2011年,在苏、皖、鄂、豫、赣、湘、浙、黔、闽、桂、陕等11个省(区)累计应用面积5443.89万亩,增产稻谷21.12亿公斤,2021年被评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品种之一,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不仅如此,2009年10月,“扬稻6号”还首次被非洲国家莱索托引种,单产达343公斤,结束了该国无水稻的历史。

“江苏水稻的单产一直在全国排名第一,这离不开‘扬稻6号’优良品种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扬稻6号”是中国乃至全球农业的重要“芯片”之一。

据统计,截至目前,“扬稻6号”及其子代品种累计种植超7亿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逾1150亿元,部分国家、省级审定品种已与隆平高科、大北农集团等国内种业巨头开展战略性合作。其中,高产抗病广适杂交稻“扬籼优919”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部十大新产品。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表示,“扬稻6号”已经独领风骚30年,在今后3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依然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记者 吴生锋 丁佐春) 

标签:扬稻;里下河;杂交稻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