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三方名碑 在扬复刻成功
2023-03-09 08:49:00  来源:扬州日报  
1
听新闻

泰山碑

华山碑

天发神谶碑

清代大儒阮元,有“三朝阁老”之称。近日,倾注阮元毕生心血的三方名碑(泰山碑、华山碑、天发神谶碑)在邗江区公道镇复刻完毕,文化名城再添一处内涵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

复刻

历时七年原样再现,阮氏祠堂旧址立起三名碑

“从2016年开始,复刻三名碑工程历经七年之久,如今如愿以偿。”阮元八世孙阮衍喜介绍,新刻成的三名碑位于阮氏祠堂旧址、公道中学三碑亭内。阮元曾收集、考证三名碑,请人摹刻并藏于阮氏祠堂内,后来民国年间宗祠被毁,三名碑也消失不见。

“公道是阮元的家乡,公道中学一直想为这位乡贤设立纪念场所,决定复刻倾注阮元毕生心血的三名碑。”阮衍喜介绍,用于陈放三名碑的三碑亭建成于2020年,在一位公道中学校友朱先生的慷慨资助下,开始启动三名碑复刻工程。

“拓片原片在博物馆,把拓片输到电脑里,由于分辨率不高,每个字都辨别不清,需要人工一一辨认,对照笔画逐一纠错,再重新加工制作。”阮衍喜介绍,碑上的每个字都反复对比、论证,力求尊重历史,原貌再现。

三碑

近代数碑次第毁,一纸在世惊神奇

三名碑到底是什么样的碑?阮元当年如何摹刻三碑并珍藏于家祠?阮元与这三碑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三碑之中,泰山碑刻于秦,华山碑刻于汉,神谶碑刻于三国。“它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都很高。泰山碑李斯小篆,史称传百代之法式;华山碑郭香察隶书,上承秦篆,下启唐楷;神谶碑非篆非隶,尤为奇特。”阮衍喜介绍,由于原碑石皆毁,拓片也变成至宝。正如阮元诗中所说:“近代数碑次第毁,一纸在世惊神奇。”

阮衍喜介绍,一代文宗阮元是清代卓著的金石大家,他收藏研究金石的书斋名为“积古斋”。令世人称奇的“三碑”拓本,最早走进“积古斋”的,是天发神谶碑的宋拓本,最迟得到的拓本,应该是汉华山碑的四种拓本之一——四明本。

珍藏

请苏州名家摹刻三碑,送回故乡公道

有了三碑拓片,特别是华山碑四明本的拓本,阮元兴奋异常,曾作长诗《题家藏汉延熹华岳庙碑轴子》抒发激动心情。精研金石的名流,如成亲王永瑆、陈崇本、严可均、翁方纲及其两子、马履泰等十一人,也纷纷到阮元的积古斋,一瞻三碑拓片的风采,题跋感叹之余,个个劝阮元赶快摹刻出来,一天也不能拖延。

当时,摹刻已毁的重要古碑,已经成为金石界的“潮事”。作为金石界引领潮流的“大腕”,阮元自然不能落后。于是,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阮元请到了苏州雕刻名家吴国宝,从江南买到了上好石材,摹刻三碑,并亲自送回了阮氏宗祠珍藏,阮氏宗祠正是阮元所建,就在北湖公道镇,也就是所说的九龙冈上,所谓“江南市石北湖去,九龙冈上吾家祠。”

“两论”

痴迷三碑分碑贴,倡导古法引震动

从阮元的《金石十事记》,也可以看出他对三碑摹刻的重视程度。他回顾自己毕生对金石用心致力,归纳出十件大事,其中第九件便是摹刻华山碑。

阮元为何对三碑如此痴迷?从他的两篇中国书学史上重要著述《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可以找到答案。

阮元的“两论”第一次将书法明确分为碑、帖两大流派,并提出地域书风理论,书分南北,北碑南帖,尊碑抑帖,倡导古法,一时可谓振聋发聩。加之阮元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影响力,“两论”顿时引起书法界的震动,并一直影响着清代书法史的发展进程,成为清代碑学正式形成的标志。

阮元对自己摹刻的华山碑欠缺百字一直心有所憾。道光三年(1823年)两广总督任上,他购得端州巨型砚材,在巨砚上补刻从成亲本所藏拓本上钩得的百字,又将此巨砚送回公道宗祠。这样一来,碑与砚,两石并拓,遂成全碑,阮元很高兴终于弥补了多年的遗憾。

故事

命运多舛四明本,如愿复刻终成功

阮衍喜介绍,阮元摹刻的北湖三碑随着民国年间宗祠被毁,命运多舛。首先被毁的是秦泰山残字碑、吴天发神谶碑,“这两碑尺寸较小,很快就没有踪迹了。”

1956年扬州市开展文物调查,在阮氏宗祠原址发现华山碑还在,碑高196厘米,宽98厘米,碑座高55厘米,有莲瓣纹饰。次年,该碑被运至扬州博物馆,后立于史公祠,最终又被博物馆收藏。

“阮元摹刻的四明本拓片,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阮衍喜介绍,华山碑传世原石拓本有四种,分别是玲珑山馆本、长垣本、华阴本和四明本, 其中玲珑山馆本只有半本,故有“三本半”之说。它们各有所长,同为至宝,各种拓本的收藏辗转迁移过程,无不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伴随阮元的华山庙碑四明本。道光六年(1826年),阮元接任云贵总督,携华山庙碑四明本长轴入滇,不料刚踏上云南地界,四明本竟落水致霉,让阮元捶胸顿足惋惜不已。

致仕以后,阮元携滇工重裱的四明本回到扬州,本以为晚年能够得其长伴,想不到八年后因家境艰难,只得向门生、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借钱周转。何绍基对四明本向往已久,提出要以四明本长轴及泰山碑拓作为质押,阮元无奈只得忍痛割爱。

到了1849年,阮元临终前三个月,自感来日无多,于是让儿子阮福赶紧赎回两拓本。可是,何绍基此时尚在广东任乡试考官,一来一回,阮元没等到碑拓回到扬州,便与世长辞,可谓死而有憾。

阮元死后,家里越发窘迫,阮福干脆将四明本转给了崇朴山侍郎。到了清末,四明本长轴落入两江总督端方手中。端方之女嫁给袁世凯之子,以此轴作为嫁妆。袁家败落后,四明本被李汝谦、潘复收藏,辗转又被“金融巨子”、祖籍邗江沙头的中国交通银行董事长胡笔江的儿子胡惠春购得。1975年,胡惠春将此本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

如今,倾注阮元一生心血的三名碑在他的家乡复刻成功,长眠地下的阮元应该欣慰不已吧。

记者 王蓉

标签:
责编:吴冠文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