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午,本年度扬州讲坛举行第一讲。省作协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祁智,以“骑鹤上扬州——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文化建设”为主题,从文化的形成、流传、作用、影响等方面,解析文化的力量。
祁智曾数次登临扬州讲坛,对于扬州文化,他研究颇深,对这座城市,他更是充满感情。
演讲伊始,祁智便从“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句诗切入。他说,古代到扬州,可以步行、可以乘车、可以骑马,但鹤代表着洁白、吉祥、长寿,骑鹤与富庶、繁华的扬州最为契合的,代表着世人对扬州的向往。
祁智表示,不管是“皮包水”映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水包皮”反映家庭和睦、民风淳朴、安康富足,还是众多诗词歌赋记载扬州的兴衰起落,都可以说明一个事实,即便几度兴衰,扬州这座城市也能永生在诗文中,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演讲中,祁智以严谨的逻辑关系、丰富的历史案例、沿承的文化脉络、思想的流传发扬充分表达观点:“如果没有文字记载,我们怎知先哲们朴实灿烂的思想?一段缺失了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会变得可有可无。”
“没有几个人能说出绍熙三年(1192)和嘉定三年(1210)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文化却让这两个历史节点被长久地记载和缅怀。”祁智说,绍熙三年,67岁的陆游写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嘉定三年,85岁的陆游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一生都在希望,他的文字留给后辈无尽的追思,进一步推动家国情怀在中国人心中代代相传。”祁智说,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会忘记帝王将相,但忘不了流传的思想;黑暗是历史的一部分,文字也会忠实记录下悲伤,但这可以让今人吸取教训、汲取力量。
“当下的我们,如何让这个时代无愧过去、无愧未来?需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相互促进,为世界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祁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