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13日21时 扬州市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2022-09-14 10:02:00  来源:扬州日报  
1
听新闻

昨日,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为切实做好第12号台风“梅花”防御工作,市防指已于9月13日21时提升全市防御台风应急响应至Ⅲ级,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压紧压实以防汛防台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

据了解,13日下午17时,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强台风级)的中心位于浙江省象山县南偏东方向大约405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预计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14日下午至夜间在浙江温岭到舟山一带登陆。

据气象部门预报,“梅花”将于13日至16日对我市带来大范围强风暴雨影响,预计13日至14日白天我市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大到暴雨,14日夜里至15日我市大部分地区大到暴雨,累计雨量70毫米至150毫米,个别站点可能超过150毫米,期间陆上最大风力将达8级至10级(沿江地区)。

市防指通知要求,全面压实防台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严格按照《扬州市防御台风应急预案》职责分工,从最不利角度,进一步落实各项防台措施,督促各级防汛防台风责任人及时上岗到位、靠前指挥,把责任和措施压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责任人。

切实强化

监测预警

密切关注台风“梅花”发展动向和雨水变化情况,加强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强化风情、雨情、水情、工情、地质灾害、风暴潮等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启动变更应急响应。要严格执行基层“叫应”机制,充分运用传统和现代预警手段,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突出做好

人员避险

要把确保人员安全放在首位,抓好受影响内陆水域船只回港避风、水上作业平台人员和养殖人员上岸避险工作,做到不漏一船、不留一人。要加强对回港避风船只的监管,严防渔船港内走锚、搁浅和碰撞,确保船只、人员全部撤离,在警报解除前坚决防止人员私自返回。要提前转移低洼易涝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在建工地、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学校等重点区域人员,特别是做好老幼病残及外来人员等群体的转移帮扶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全力守护

城市平安

对于高空坠物、空调外挂机、店招店牌掉落等“头顶上的风险”,隧道、低洼易涝地区、下沉式立交桥及地下空间雨水倒灌等“地面下的风险”以及“城乡危房”等重点区域的薄弱环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保持警惕,加强巡查、及时除险,全力守护城市平安。要全面落实电力、通信、煤气和自来水等公用民生设施防台风措施,保证安全运行和水电气正常供应,确保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扎实防范

重点部位

抓紧落实化工、矿产、油库等企业防台风措施,抓紧对建筑工地设施、围墙、行道树等易倒伏物进行加固或拆除,切实消除安全隐患。要抓紧对农业大棚、畜禽水产养殖场附属设施进行加固,做好农田沟系清理、雨后追施速效肥和病虫防控等工作,严防设施倒塌和粮食受灾。要提前预置抢险力量和物资到重点防守区域,遇有突发情况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做到应急抢险队伍、物资、设备、预案“四个到位”。根据台风发展情况,视情关停旅游景区景点、终止人员聚集活动,合理采取交通管制,必要时采取停工、停业、停产、停课等非常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统筹抓好

防台抗旱

当前我市主要河湖库仍维持较低水位运行,长江淮河上游来水持续偏枯,且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秋冬季降雨仍然偏少,秋冬季仍存在旱情发展的隐患。各地各部门要在确保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抓住降雨有利时机,充分拦蓄雨水资源,最大限度补湖补库,为抗长旱尽可能储备水源;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合理控制河网水位,根据降雨情况随时做好排涝准备,严防受淹受涝。

加强防台

应急值守

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信息报送,及时掌握、准确报送相关防御工作信息。各地要及时报送人员转移撤退、船只回港避风、隐患排查消除、企业工地停工等防御信息,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报送防台工作动态,如遇突发险情、灾情第一时间报送。要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和舆情管理,及时、主动、准确、全面地向社会通报水雨情和台风信息,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防汛防台风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读 报 词 典

Ⅰ、Ⅱ、Ⅲ、Ⅳ,不同级别的 防台应急响应代表啥?

防台防汛应急响应行动可按灾害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其中,Ⅲ级表示需要关注台风影响,但没到很严重的程度。

标签:台风;防台;防汛
责编:杨月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