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广陵区多措并举做好农田抗旱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2022-08-30 15:50:00  来源:扬州日报  
1
听新闻

“以往年年都是防汛防涝,从来没担心过缺水,没想到今年竟然得抗旱。”在广陵区沙头镇维军家庭农场,当地种植户张维军正组织工人,在自家的300亩稻田中进行除草作业,今年持续晴热高温,草长得比稻子还快。

由于水稻耗水量大,持续干旱会给水稻生长造成不小影响。碧绿的稻浪中,张维军并没有因为旱情而焦虑,“多亏了农业部门提早应对,想方设法为我们农户解决了农业生产用水的燃眉之急,目前水稻长势还不错。”

今年,扬城降雨量异常偏少,7、8月间更是出现多轮极端晴热高温天气。当前正值大面积水稻陆续破口抽穗的关键时节,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水分、温度都极为敏感。为保农田灌溉,连日来,广陵区农业农村、水利、应急等部门联合各镇农业农村局,统筹掌握水源情况,科学谋划调度,及时蓄水、引水,多措并举打好田间“保卫战”,确保今年秋粮稳产稳收。

“广陵地处平原,紧靠长江内河,水资源相对丰富,配套水利设施也相对完善。虽然抗旱压力并不算很大,仍不能掉以轻心。”广陵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梅雨季节本就少雨,加上又连续晴热高温,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旱情,“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关注到了旱情发展,时刻关注苗情,及时开闸从长江外江抢潮引水,保障北洲主排河、沙头河两条内河水源。同时启用辖区内两座排灌两用泵站,综合根据田间旱情需求,从内河引水取水灌溉,以确保农业生产有水可用。”

此外,广陵区水利部门也严格按照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态势,以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当好“吹哨人”。

高温、干旱问题叠加,也给作物带来了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稻苗穗期生长需要田间保持3-5公分的水层,但连续高温导致地表温度高、空气中水分含量少、水层蒸发快,也不利于各类病虫害防治药药效发挥,间接导致了虫害、草害、肥害等风险上升。

为了保证作物产出品质,解种植户心头之忧,区农业农村局还组织农技人员和包村干部持续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发放叶面肥、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并邀请扬大专家现场指导。各镇农技人员更是日日踏田,统计上报受灾、成灾、绝收面积等数据,科学指导种田大户做好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和防灾减灾应对工作,并积极组织玉米、大豆、蔬菜等作物改种补种。

“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我雇佣了8名工人,每天上午5点到9点进行人工除草,已经持续一个多月,效果很明显。”张维军指着已经除完草的区域高兴地说,沙头是省级绿色农产品水稻基地,这样除草虽麻烦,但水稻产出品质更高。

据了解,6月至今,仅该区农业农村局就累计投入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2万元用于抗旱救灾,发放水稻叶面肥6.98万吨、病虫防治药剂0.66吨,出动农技人员58人次。“目前整体看来,抗旱防灾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全区水稻整体长势较好。”广陵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标签:农业农村;广陵区;水稻
责编:杨月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