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全国第三次畜禽资源普查接近尾声 “鸽基因库”喜添“豫中鹁鸽”
2022-07-29 17:14:00  来源:扬州晚报  
1
听新闻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已接近尾声,记者昨天从位于扬州的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下文简称家禽所)了解到,这次普查中,在河南省中部地区,江苏省特色畜禽产业技术体系肉鸽创新团队又发现一重要地方鸽资源——豫中鹁鸽(暂用名)。截至目前,家禽所陆续收集地方鸽种和引进国外鸽种共计18种,组成了“鸽基因库”。

收集濒危豫中鹁鸽资源

豫中鹁鸽的饲养历史,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专家卜柱说,鹁鸽曾在河南中部有较大范围的饲养,“这从河南中部与鹁鸽有关的地方就可知道,一些村庄名至今仍以‘鹁鸽’为名,如鹁鸽吴村、鹁鸽刘村、鹁鸽张村、鹁鸽李村;在平顶山舞钢市中心,还有一座鹁鸽山,很多鹁鸽在悬崖上筑巢繁殖,被形象地称为‘鹁鸽楼’。”

豫中鹁鸽原为野鸽,后经驯化逐渐转为家养。豫中地区的百姓民房、戏楼屋顶,至今还留有鹁鸽栖息的夹层,前面留有洞口便于鸽子出入的门洞,“正是这样长期而广泛的养殖,才终于形成了独特的地方资源——豫中鹁鸽。”

跟其他地方鸽一样,随着国外肉鸽的兴起,豫中鹁鸽因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受到冲击,豫中鹁鸽数量锐减,濒临灭绝,“从我们考察的情况来看,豫中鹁鸽在当地基本是一家一户在养,而且养殖数量不大,一般养三五只或十几只。”卜柱说,为了保护豫中鹁鸽这一地方鸽种质资源,家禽所已从豫中地区收集了1000多只鸽子,饲养在家禽所中心鸽场,以作保种之用。

中国地方鸽是“民间珍宝”

鸽,自古以来就是“滋补鸽”、“传书鸽”。卜柱说,虽然都是鸽子,但也有一些不同,“滋补鸽”通常指的是肉鸽或蛋鸽,这一类鸽子体型大,生长快,繁殖快;“传书鸽”一般指赛鸽,通常是中小体型,胸肌发达,飞翔能力强。

其实,早在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前,家禽所已经收集了不少的鸽种质资源。“我们从2009年开始收集中国地方鸽遗传资源,在此之前,已收集到的重要或濒危地方鸽有石岐鸽、塔里木鸽、太湖点子鸽等,引进了一些国外鸽种质资源,建设了我国第一个‘肉鸽种质资源基因库’。”

从这些鸽子名字就可以看出,为了寻找优良的地方鸽,研究人员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石岐鸽来自广东省中山市石岐镇,塔里木鸽原产新疆塔里木盆地叶尔羌河与塔里木河一带,太湖点子鸽原产江浙地区,中心产区为环太湖地区。”

“一些地方鸽种跟豫中鹁鸽一样,发现时就处于濒危状态。”卜柱说,比如太湖点子鸽,虽然在江浙一带有400多年的饲养历史,但上世纪80年代后养殖数量锐减,濒临灭绝,“2015年开始,我们到民间收集太湖点子鸽,并承担保种任务。通过群体扩繁和整理,2020年太湖点子鸽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

“一个地方鸽种的发现,需要做很多工作。”卜柱说,“不仅要找到这些鸽子,还要研究它们的特性,这些特性不仅包括长相、身材、羽色,还包括生长速度、生长周期、体重、产蛋期、产蛋、鸽肉品质等。”

对于遗传育种人员来说,每一个地方鸽种,都是“民间珍宝”,“比如塔里木鸽,生长在新疆干燥、寒冷、昼夜温差大的自然环境下,它们天然对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塔里木鸽与高产肉鸽进行杂交,选育出既适应西北环境又提高生产性能的新鸽子。”

让鸽子飞入千家万户

地方鸽的保种和国外鸽的引进,以及系统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生产性能测定的研究,为鸽种创新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近些年来,家禽所开展了鸽专门化品系选育,育成7个专门化品系和“苏威1号肉鸽”配套系,获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1项,填补了江苏肉鸽新品种空白。

“近三年来,我们累计推广应用种鸽97万余对,出栏乳鸽1.36亿只,新增产值25亿多元,新增利润7亿多元。”卜柱说,“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鸽种创新,让鸽子飞入千家万户。” 记者 向家富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