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2022年薪传奖传统工艺大展获奖榜单出炉 扬州三位传承人获殊荣
2022-07-26 17:30:00  来源:扬州日报  
1
听新闻

近日,第十四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闭幕仪式暨颁奖盛典在杭州举行。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举办期间开展了2022年薪传奖评审活动,其中,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义时荣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薪传奖”,扬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岳辰的作品脱胎漆器《观山色》获“薪传奖”传统工艺大展(髹漆工艺)铜奖,扬州广陵派古琴(古琴制作)传承人单卫林的作品古琴《无尽藏》获优秀奖。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激发传统工艺创新活力,培育弘扬工匠精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于第十四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期间开展2022年“薪传奖”评审活动(包括“薪传奖”传统工艺大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薪传奖”)。今年活动以“建·共同富裕”为主题,以“髹漆工艺类”非遗项目为主要内容,活动于今年2月初面向全国征集参评作品,共收到171位报名参赛者的作品411件(套),组委会遴选出50件(套)作品入围终评,经现场专家评委们多轮评议,产生金奖2名、银奖3名、铜奖5名、优秀奖25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薪传奖”20名、优秀组织奖18名。

“薪传奖”传统工艺大展(髹漆工艺)铜奖获得者岳辰介绍,漆器是我国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工艺,脱胎漆器《观山色》的创意来自古代人们对大山的崇拜心理,山是祖先的家园,是回归灵魂之地。作品采用夹纻工艺制作胎体,看似稳重,实则轻盈,装饰部分采用戗金工艺和点螺工艺,以纯金粉附着其上,其间点缀深海贝壳所雕刻的花朵,作品整体为黑色,贝壳的荧光和金粉的华丽赋予沉重的黑色山体造型一份温暖与活泼。轻与重,黑与金,自然与人工在这件漆器作品中形成了默契与平衡。

优秀奖获得者单卫林介绍,古琴《无尽藏》取材元代老杉木,底板为白木,岳山、冠角为老红木,轸足为白玉,徽为深海云母,纯生漆鹿角霜,八宝灰胎。作品造型圆润厚重,音色古朴,余音悠远绕梁,有极高的欣赏、演奏、收藏价值。

荣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薪传奖”的陈义时是高级工艺美术师、雕版印刷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1947年出生在古籍雕版印刷世家,祖父陈开良刻字、刻图、修版技艺精湛,是“扬帮”领头人。陈开良13岁起随父陈正春学艺,从事雕版工作五十余年,功力深厚,技艺精湛,真、草、隶、篆等各种字体雕刻自如,其雕刻的宋体雕版锋骨分明,印出来的书清晰、美观、典雅,兼有北宋版的整齐庄重、南宋版的秀劲圆润和元代版的妩媚柔润,艺术风格自成一家。同时其雕版中的山水、人物图版造型准确、神态生动、线条流畅、秀劲圆润、飘逸有致、意境高远、古趣盎然,为同行们所推崇。(通讯员 苗芹 沈晨 肖迪 记者 王璐 居小春)

标签:代表性传承人;传统工艺;古琴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