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运河十二景”评选、“我为扬州‘运河十二景’献一策”活动在持续进行中,广大网友热情不减。
在网友留言中,多方意见、建议彰显对扬州、对运河的关注。其中,希望以广大青少年为主体,加强运河文化教育、实践、传播活动的观点较多,并就如何保护传承运河文化、扩大对外交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选聘小小文化使者,传播家乡文化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让青少年了解扬州文化、运河文化,对家乡产生认同感与自豪感,成为不少网友的共识。
网友李治芳以“小小文化使者 传播家乡文化”为题,就广大青少年如何参与“运河十二景”的评选、建设、学习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建议公开选聘一些学生为小导游,让他们利用节假日时间,轮流上岗,宣传推介“运河十二景”。孩子们的推介就是小手牵大手的过程,潜移默化中,让身边的大人了解知晓了家乡文化;受家乡文化熏陶的孩子,加深了知识积淀,锻炼了口才,也激发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怀;孩子们回到校园,不由自主地会把自己知晓的“运河十二景”传播给同学、老师等,让更多的人知晓扬州文化、运河文化;孩子们长大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们会成为家乡文化的使者,让更多人了解扬州、爱上扬州。
网友翁娟娟建议,将“运河十二景”建成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小学毕业前实地参观部分景点,初中毕业前再完成一部分,最后高中毕业再去完成剩下部分。作为一名扬州人,了解这些文化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网友糖豆妈咪留言,将“运河十二景”的有关历史小故事编写成校本课程,作为社团活动让学生学习,将运河文化传承下去。
网友宋丽君表示,“运河十二景”的宣传还要加大力度,尤其面向乡镇和中小学生,尽可能让每个扬州人都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时代等,生发出爱扬州的情感。
网友吴昱辰建议“运河十二景”宣讲进课堂,让学生必知。学校可组织演讲、绘画、诗歌等比赛,组织学生游览,并写游后感,助力美丽家园建设。
挖掘地方特色与内涵,传承运河文化
扬州“运河十二景”的评选,串珠成链,将充分展示极具扬州特色的运河文化。如何将运河文化传承好,网友的建议中见仁见智。
网友冯伟表示,可将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运河的水文化相结合,成立以运河水文化为特色的标志性文化展厅;开辟专栏,让扬州人讲好极具特色和风土人情的地方故事,让老百姓听故事、讲故事、写故事、读故事;突出地方特色和运河主题,用文学作品塑造特色文化品牌,每个景点在独创性上下文章。
网友张语嫣建议,充分挖掘本地与运河有关的历史人文、故事等,编撰成小故事,便于文化传承。此外,还可在历史文化发生地或者景观点,设立有关标识标志,可将成熟的文化景点打造成网红打卡点,吸引群众去游玩拍照打卡,成为运河景观热点。
科技赋能、活动为媒,推广运河文化
运河文化不仅要保护和传承,更要向外推广、增强交流。
在网友朱镜霞看来,可用数字化科技赋能运河文化推广,打开运河保护宣传新篇章。如举行一年一度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周”,通过“互联网+”模式,运用日益成熟的数字化手段,讲好运河故事,以多平台多渠道展示运河文化,让运河文化“活起来”,使文物成为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进一步助力推进中华文物的全媒体传播。
网友陈页金认为,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推广运河文化。如举办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扬对话系列活动、中国(扬州)新年祈福走运大会、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大运河国际艺术与科技节等国际性运河主题活动。以运河文化核心,策划举办艺术节、戏剧节、音乐节、电影节等年轻人喜爱的互动性文化活动,以及自行车赛、皮划艇、桨板比赛等体育活动。
网友丁春香建议,在“运河十二景”建设中,入选项目应多布置些介绍说明,多配些相应的典故,使讲解介绍更生动有趣,符合大众的认知水平。景点内可以通过画糖人、剪纸、雕塑刻画折扇等非遗项目展示、参与,与此同时,可设置中西餐厅,配外文注释,增强中外来往。
记者 王璐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