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 (通讯员 扬人轩 记者 陈高君) “2021年,单位来自211重点院校的就业见习人员有50名,经过三个月的就业见习,目前已有44人正式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正式员工。”昨天,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赵世萍告诉记者。据了解,2021年,全市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2518个,实际到岗就业见习3079人,完成目标的123.16%。新建40家市级就业见习基地,截至2021年年底,共有青年就业见习基地265家,通过见习培训留在见习单位的比例超过65%。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搭建人才与企业之间相互认知的“桥梁”?市人社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
“多亏人社部门推出的帮助企业招揽人才的‘大礼包’。”赵世萍笑言,就业见习政策为企业留住了大量人才,“以前每年大约有100名就业见习人员,2021年我们共有150人参与就业见习。”
赵世萍算了一笔账:公司原本的就业见习人员工资在4400元左右,这对于二本院校的毕业生而言比较常见,但想要招揽“985”“211”院校的毕业生,就显得比较“单薄”了,“增加见习工资,对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就业见习政策帮助企业有效解决了这一‘尴尬’。加上这笔补贴,我们企业的就业见习工资能达到5800元,对于中高端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
“今年7月份毕业后来到丰尚,我现在已成为一名新扬州人。”丰尚公司新员工余丽萍说,“就业见习期间,政府部门一系列就业政策让我感到扬州这个城市很温暖,我也不再为房租发愁,下定决心留在扬州发展。”
“从2019年开始,全国提出了‘三年百万青年就业见习计划’,我省积极行动,提出了‘三年十万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分配到扬州的任务每年分别是2600人、2600人、2500人,扬州每年实际就业见习人数在2900人至3100人之间,完成情况位居全省前列。”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斌介绍,为让本地大学毕业生和外地来扬人才愿意留在扬州工作,他们利用“就业见习”这一抓手,让企业和人才进行就业前的“相亲”,让毕业生在见习中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晋升通道、薪酬待遇,打消就业顾虑。
此外,我市还将就业见习政策持续强化、聚力增效,并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方面,将见习对象扩大到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所有高校毕业生,包括非全日制的高校毕业生;将毕业时间不足一年尚未落实工作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都纳入到见习范畴,不再局限于毕业前3-6个月的限制,从而可以将2021届毕业生在秋招时纳入就业见习,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实现就业。”赵斌介绍,我市还加大对高学历人才的支持,对研究生学历的人才,将见习期在3-6个月的基础上,延长至12个月,进一步加大了补贴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