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大运河滋养了扬州文脉 流传较广的五大琴谱诞生于扬州
2021-09-23 09:00: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五知斋琴谱

广陵琴派,源远流长。昨天,“扬图讲堂”邀请到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宋展云,线上讲解扬州广陵琴派的五大琴谱。

大运河滋养了扬州文脉

宋展云解读说,提到广陵琴派,首先要说运河文化。大运河滋养了扬州文脉,更孕育出扬州学派、扬州八怪广陵琴派等诸多文艺流派。这些流派具有地域性特点,与运河文化母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吐故纳新、交流融合,形成了鲜明的扬派特色。通变、求新、传承有序。

近年来,古琴爱好者越来越多。我们有必要遥望运河,回顾历史。从琴谱、琴派、琴人中,感知广陵琴派的独特艺术魅力。

如今,国内琴派众多,广陵琴派的主要演奏特点就是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相济、音韵并茂。不难发现,这些和扬州的城市特色也是有关的。

广陵五大琴谱流传较广

目前,广陵琴派流传比较广的琴谱,就有《澄鉴堂琴谱》《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蕉庵琴谱》《枯木禅琴谱》等。

《澄鉴堂琴谱》的特点是南北互动、名振京师,这是徐常遇、徐祎父子所编,康熙四十一年刊刻。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提过:“扬州琴学,以徐祎为最。”满清宗室普照、工部侍郎年希尧、礼部侍郎许汝霖等为其作序,共有序跋16篇。

《五知斋琴谱》的特点是合音存文、融汇各派,这是徐祺编著。其子徐俊、安徽琴人周鲁封校订,康熙六十一年刊刻。

《自远堂琴谱》的特点是淹通精诣、自写意趣,这是由吴灴编著,嘉庆七年刊刻。收录琴曲61首。李斗《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武生吴仕柏,居董子祠,善鼓琴。日与徐锦堂、沈江门、吴重光、僧宝月游;夜则操缦,三更弗辍。”

《蕉庵琴谱》的特点是追述师承,以备遗忘。这是由秦维翰编著的,光绪三年刊刻的。秦维翰自叙道:“余自癸丑遭乱以来,奔走江浙间,屡频危险,生产荡尽,仅存唐雷霄琴、宋松月研、暨旧帖数种。每当困顿劳苦时,一弹再鼓,辄心平气和,翛然自得。”

《枯木禅琴谱》的特点是以琴说法,禅从琴寄,这是由释空尘编著,光绪十九年刊刻。其中收录传统琴曲23首,佛教题材琴曲7首。

广陵琴韵伴运河传衍不息

广陵琴派以琴谱、雅集、打谱、传授等方式在运河流域传衍不息。其中,雅集的活动更是层出不穷。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诗人李颀在其《琴歌》中描写了听广陵琴家抚琴的生动情景。在欢快的宴席上,来自广陵的客人登场献艺,琴家先弹《渌水》,再弹《楚妃》,用清空淡雅的琴音,描绘了一幅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月华如水,无声地投射在寂静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起,秋霜凝于树梢,无边落木纷纷,寒风吹卷衣袂,一派凄清。琴音起处,万籁俱寂,一座动容。诗人正欲奉命出使,这别离的琴音,牵惹了无限乡思,想故园万里,山河迢递,不知何日是归期?不禁顿生归隐之心。是扬州琴家的高超技艺,深深打动了诗人的心灵。

清代扬州诗人江昱以诗记录了某年六月十六文人夜半泛舟至平山堂,听徐锦堂(徐常遇之孙)弹琴的雅集:“携琴乘夜色,舟动不惊鸥。白月圆如昨,虚堂冷欲秋。松风四面合,泉语半空流。趁好陵朝日,芙蓉粉镜稠。”

宋展云说,“广陵五谱”及广陵琴家的琴学艺术,对近、现代琴学发展、琴曲演奏技艺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广陵琴谱及其琴学艺术的传播,是运河文明不断交流切磋、传承发展的过程,也是南北文化交流互动、开拓创新的历程。广陵派琴学文献及艺术呈现,值得今人深入挖掘、研究及讨论,这不仅对于当今古琴艺术的良性传承有参考价值,对于扬州文化及运河文脉的传承发展也颇有现实意义。

记者 王鑫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