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为了孩子!打工顾家两不误 听听“陪读妈妈”的心声
2021-05-24 16:32:00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陪读妈妈”杨永艳

“陪读妈妈”朱士燕

“陪读奶奶”石青花

宝应氾水,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创立于1952年的氾水高中一直是当地人的骄傲,除了氾水本镇及周边乡镇的学生,不少宝应城区的学生也选择到氾水高中就读,由此衍生一个特别的群体——“陪读妈妈”。为了孩子,她们暂舍城里生活,租房,找工作……高考在即,记者走近这群从城里下乡的“陪读妈妈”,听听她们的心声。

下乡的“陪读妈妈”

为了孩子,她们舍弃了很多

在女儿阳阳来氾水高中读书前,“80后”妈妈杨璇从未来过氾水镇。杨璇,1981年出生在宝应县城,独生子女,从小按部就班地在城里上学和工作。如今,她在城里一边做生意,一边从事腹语的演出和培训事业。因为多次参加央视和多家卫视的节目,她是宝应当地的名人。可为了照顾女儿读书,她不得不城里乡下两头跑,让年老的父母帮着照顾生意,也舍弃了不少演出。“这三年是女儿人生的关键时期,我必须全力以赴。”杨璇坚定地告诉记者。

“胖姐”朱士燕是“陪读妈妈”们为她起的昵称。朱士燕勤劳能干,性格开朗,她有两个女儿。去年,得知大女儿考上氾水高中后,朱士燕立刻赶到学校周边租了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屋,买床,置办锅碗瓢盆。随后,她回城里果断辞了“五险一金”的工作。朱士燕说:“我16岁出来打工,有个稳定工作不容易,但为了孩子,我只能这么做!”

另一位“陪读妈妈”杨永艳老家是贵州的,三四年前她随丈夫在宝应城里安家。老大考上氾水高中后,她也跟着一起到了镇上。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她花血本租了一套楼上下的房子。

“陪读妈妈”的生活

照顾孩子的同时,打工补贴家用

为了生计,不少“陪读妈妈”还在镇上找工作。“毕竟要陪孩子待三年呢,要找份工作补贴家用。”朱士燕租住的小院里有七八个“陪读妈妈”。“孩子高一到高三的都有,大家一闲聊,就知道哪儿要小工。”朱士燕说,搬来没多久,她便在一家小玻璃厂顺利地找到一份彩绘的工作,每天忙好孩子,就赶去上班。

在朱士燕所在的工厂,工人基本都是“陪读妈妈”。在她所在的车间,记者还见到一位“陪读奶奶”。她叫石青花,今年65岁,从城里赶到乡下,照顾上高中的孙女。石奶奶手脚灵巧,每天除了把孙女照顾得妥妥当当,到玻璃厂打工工分挣得也比他人多一些。

杨永艳在一家服装厂工作,厂里也有不少“陪读妈妈”。厂里的管理人员徐冬是杭集镇人,她告诉记者,工厂在氾水开办6年,来打工的“陪读妈妈”越来越多。知道她们要照顾孩子的特殊情况,徐冬一般对她们上下班时间没有硬性规定,“每天只要干满七八个小时就行,有的妈妈手脚麻利,一个月最多能挣四五千元呢。”

为服务“陪读妈妈”

相关部门提供就业创业信息

与孩子高中三年学习周期一样,一茬又一茬的“陪读妈妈”来了又走。

氾水高中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昌文军介绍,氾水高中口碑一直很好,近3年高考录取率达到70%左右。招生政策发生改变后,录取学生地域范围也有所调整,就目前在校生看,镇上的学生占1/3,周围乡镇占1/3,还有1/3是城区的学生。镇外的学生增多,学生住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昌文军表示,学校领导和老师看得到家长特别是陪读家长的辛劳,他们早晚接送,悉心照顾孩子,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努力地考上理想的大学。

而越来越大的“陪读妈妈”群体,也引起氾水镇相关部门的重视。2017年,氾水镇妇联对当时该镇的“陪读妈妈”,从到镇上的生活到工作展开调查,发布了一份《“陪读妈妈”群体现状调查汇报》。为了更好地服务“陪读妈妈”,镇妇联对她们组织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和创业就业服务等。

中午放学时间快到了,守在氾水高中的“陪读妈妈”们,来不及拭去做午饭脑门上渗出的汗水,一个个翘首以盼,等着自家孩子阔步走出校门。“咬咬牙,我们一起加油,三年很快就过去了!”采访的最后,杨璇向记者做了一个加油的动作。

记者 张庆萍 文/图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