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上字迹工整清晰。 楚楚 摄
书写工整、字迹隽秀、重点明晰,这是来自1982年同济大学学生的课堂笔记。经过时间的洗礼,纸张已经泛黄,但打开之后,仍能感受到笔记背后的好学、勤奋与认真。这本笔记的主人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张苏俊教授。12月25日,扬工院建筑工程学院举行了一场学习经验分享交流会。会上,从求学到工作,张苏俊教授用这些笔记实力圈粉,曾经的求学经历与工作感悟更让现场学生深受启发。
泛黄笔记本,是这位教授38年前的笔记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薄弱,掌握课程内容普遍有畏难情绪,学习方法有待提高,为此,扬工院建工学院特别举办了一场学习分享会,主讲人是张苏俊。开讲前,张教授带来了“秘密武器”,一堆泛黄的笔记本。
“这可是我的传家宝,珍藏近40年的‘私房’笔记。”张苏俊向学生展示了当年求学以及工作后的笔记本。《建筑力学》《结构学》等课程的笔记本,字迹工整清晰,知识结构一目了然,重难点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出标记。
1979年,从扬州市第一中学毕业的张苏俊顺利被同济大学录取。“我上学时还没有手机、投影仪,老师讲课快,我只能和同学分工,他记一段,我记一段,课后再结合课本,补充笔记。钢笔每天要加墨水,两天换一支圆珠笔。”张苏俊回忆道。
数字设备日益发达,依然习惯手绘图稿
现场有学生提出疑问,在数字设备发达的今天,还有必要手抄吗?
张苏俊坦言,无论是抄还是拍,或是其它方法,都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就是消化、吸收知识。“善于利用现代化工具是好事,但如果保存了PPT,知识还只停留在你们的手机、电脑里那就太可惜了。”
张苏俊说,现在许多老师备课也是先写再制作PPT,“现代化的工具为教师提供了便利,但老师的初心是不变的。”多年来,张苏俊一直保留着手绘图纸的习惯,即便是用在PPT上的图,他也会自己先打草稿再手绘。
笔记视为传家宝,记录求学初心与梦想
“以前我与自己的孩子分享,今天我和你们分享。”张苏俊说,记笔记不只是巩固知识,更是留下一份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印记,“它们都是我一笔一画写出来,一页一页书本整理出来的内容。”
带着这些笔记,张苏俊向学生讲述了当初求学的初心与动力,“大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习惯与思维能力,打好基础,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今年是张苏俊走上三尺讲台的第36个年头,还有一年多就要退休的他,依然奋战在教学与科研一线。“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快速成长,在建工专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冯刚 楚楚
书写工整、字迹隽秀、重点明晰,这是来自1982年同济大学学生的课堂笔记。这本笔记的主人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张苏俊教授。会上,从求学到工作,张苏俊教授用这些笔记实力圈粉,曾经的求学经历与工作感悟更让现场学生深受启发。开讲前,张教授带来了“秘密武器”,一堆泛黄的笔记本。张苏俊向学生展示了当年求学以及工作后的笔记本。
书写工整、字迹隽秀、重点明晰,这是来自1982年同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