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第32届扬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答辩举行
2020-12-21 10:28:22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通讯员 扬科协 记者 邱凌
  如何识别车牌号实现车位锁开启、不同洗涤方式对蔬菜农药残留有什么影响……这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市青少年通过“开脑洞”研究,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昨天,第32届扬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类终评答辩举行。今年大赛首次设置了线上申报、线上初评和现场答辩会,共47件作品进入了终评答辩。
  现场答辩:“科技范儿”+“火药味儿”
  据悉,本届大赛共收到94件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类创新作品,最终有47项入围终评。“大赛首次开发了线上申报系统,专家可以通过申报系统在线上进行详细的独立初评。”市科协青少年科技项目负责人汪建飞介绍。
  “请阐述一下这件作品创作的背景和意义,老师和家长在你创作的过程中做了些什么?”终评答辩会上,评委们现场观看选手们演示作品,全方位考验选手在创新方面新颖的思路。
  “研究范围不要太宽泛,要就事论事。”“这些研究似乎缺乏创新性,都是前人做过的研究。”“这个设计还可以从实用性的角度再进行调整。”答辩现场,评委们在肯定作品的同时,也用一针见血的点评对作品的装置结构、应用前景等细节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意见,帮助选手进一步优化作品。
  小选手们的精彩路演、专家的犀利点评、思想之间的碰撞,让终评答辩充满了“科技范儿”和“火药味儿”。
  “大部分作品都体现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水平,由孩子们自己选题、自己设计研究、自己制作或撰写的项目,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创新的未来。”汪建飞表示,尽管很多创意还不成熟,但稍加改进的话很有可能会成为非常实用的小发明。
  创意独特:研究项目充满扬州特色
  “这次我带来的项目是‘种鹅动态称重与产蛋数据智能管理系统’。”扬州中学学生曹杨林站在答辩台上说,“盐水鹅是扬州的特色美食,但相对于鸡、鸭等家禽育种,鹅的育种技术还较为落后,这与鹅的生活习性、生理特征和饲养方式等有关,由于鹅的笼养技术尚未形成,种鹅的养殖采用的仍是传统的人工养殖模式,通过引入物联网及射频(RFID)技术等,能有效解决种鹅养殖数据采集工作量大、数据采集易出现混淆、人工采集易引起种鹅应激反应等问题,提升传统模式种鹅的养殖技术水平。”
  来自树人学校(初中部)的学生柏尔顿带来了他设计的“多功能床”3D打印模型。“目前来说,大家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床功能比较单一,所以我考虑设计这款多功能床,可以满足青少年学习以及老年人卧床等多种功能。”
  这些脑洞大开的发明创造让现场评委们惊叹。“青少年的思维角度很广,创意也很独特。此外,本次参赛学生能够依托扬州丰富的特色资源优势,针对身边常见的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科学探究。”一位现场评委表示,像“关于瘦西湖花文化的调查研究报告”“扬州24小时城市书房使用及读者调查研究报告”等课题,都展现了明显的扬州地域特色。

标签:答辩;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扬州市;扬州;作品
责编:张慰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