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揭秘!五峰山长江大桥“亮化”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2020-12-01 10:57:00  来源:扬州发布  
1
听新闻

扬州发布记者 杨宝岭

“雨天,钢板滑,大家‘上楼’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工长郭兵兵大声提醒工友要注意作业安全。11月27日,瑟瑟冬雨中,郭兵兵和20多名工友,踩着“脚手架”搭建的临时楼梯,“悬空”爬上了距离地面80多米高的五峰山长江特大桥上,进行“亮化”工程作业。

今年40岁出头的扬州人郭兵兵是江苏迪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工长。去年年底,江苏迪生承接五峰山大桥“亮化”工程,他跟随项目部来到工地。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连淮扬镇通车在即,作为连淮扬镇铁路关键控制性工程,五峰山大桥施工也进入尾声。夜幕降临,看着亮灯的大桥宛如长江中的一条“发光巨龙”,施工背后的艰辛被郭兵兵脸上的喜悦和骄傲所覆盖。

铁路桥作业,更多的是艰辛付出

27日中午1点半,郭兵兵和工友们开始当天下午的施工,检查好安全措施后,他们便沿着“脚手架”搭建的临时楼梯,爬上距离地面80米高的桥面作业。

即便当天的气温不到10度,80米高桥面的气温更是降到0度左右,爬上桥面后,郭兵兵和工友们已浑身冒汗。

楼梯的位置在江北,爬到桥面后,工人们还需徒步3公里才能达到施工地点。当天的工作是检修铁路面上铺设的电缆槽道。

“每一颗螺丝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检查到位,不能有任何差错。”冬天的江风很猛,不仅“伤人”,更加“伤神”。由于风太大,连对面说话都听不清楚,郭兵兵只能通过上风口说话传达给下风口人听,“铁路通车在即,不能因为我们这一块出问题,大家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经过长达近一年时间的磨练,当天的施工困难对于郭兵兵和工友们而言,已不算什么。

“白天每人要背负大几十斤重的工具及生产材料,从江南通往江北,从江北通往江南,全程大约为3公里左右。”郭兵兵说,由于桥面全部是钢结构制作,地面也是铁板面。夏天时,天无片瓦的桥面温度高达五六十度,工人们需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防护鞋,保证不被烫伤、晒伤的前提下,才能作业,艰辛可想而知。

最让郭兵兵和工友们难忘的,还有“蜘蛛人”经历。

“爬在索道上,空中安装灯具,人就像一片树叶,被风吹来吹去。”郭兵兵说,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施工方决定采用“抱箍式”的操作方法,工人如同“蜘蛛人”一般,与吊索形成一体。这样一来,即便风在大,也吹不走人,最多就是在空中“荡秋千”。

大桥“亮灯”的背后,还有技术的革新

五峰山长江大桥是我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也是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运行荷载最大、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悬索桥。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一系列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采用让由此获得的各类专利就达几十项。记者采访获悉,大桥的“亮化”工程背后,也采用了一些“创新举措”,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由于主跨上的吊索都是圆型,灯具的选型成了这次工程的最大难题。”五峰山大桥“亮化”工程总指挥孔祥平说,为了避让风阻,五峰山大桥灯具外形及点光源必须要具备有避风性能,经过多次选型模拟试样,开模送样,最后设计确认外观,改良后的灯具具有避风性和安全性一体化的外观灯型,避免给大桥吊索带来风压负荷。

而在灯具的材质选用方面,孔祥平说,考虑到周边有奇美化工和造纸工业,以及高速列车通过时和双向列车通过时互相产生的冲击波极大等因素,大桥灯具材质将原定的铝压铸灯体全部改用“316不锈钢材质”进行生产,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灯具的安装、还打破了过去灯线不分离的格局。”孔祥平介绍,大桥吊索灯具安装采用“灯线分离”的创新技术,确保大桥“亮化”在后期维护中,施工人员不再爬高作业避开危险,在地面就可以检修和维护线路的改型。

标签:扬州;大桥;工友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