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连淮扬镇高铁即将通车,一座以高铁枢纽为引领的新兴商务区——万福商务区正在扬州东站崛起。万福商务区将有哪些亮点商业规划?高铁时代将给扬州的商业格局带来什么变化?
高铁站前商务区总体规划出炉
以“中央创新活力区”为规划主题
“高铁站前商务区城市设计与此前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由建设一个城市的CBD到CID的转变,CBD指的是中央商务区,而CID指的是‘中央创新活力区’,更加体现了区域的创新优势。”昨日,万福商务区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万福商务区位于新城中部核心区,规划面积14.45平方公里,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生态中心、交通中心、科创中心、新城市中心“四个中心”的总体定位,商务区城市设计采用全球招标,邀请美国SASAKI公司、荷兰KCAP公司、深规院、新加坡邦城等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参与设计。
“在他们规划设计基础上,邀请同济大学规划院吸收借鉴各方特色的基础上,对四家方案进行总体优化。”上述负责人介绍,方案明确了历史古城新门户、千年水都新智城、未来扬州新中心三大功能定位,以文昌东路发展轴和芒稻河生态景观带为十字骨架,发挥水绿本底优势,强化高铁交通枢纽,打造江淮风韵特色,展现新城科创魅力。
根据总体规划,万福商务区项目布局整体分为三块,其中,文昌路以北布局高端商业商务商旅示范区,重点打造一个超级城市综合体——扬州中心,作为未来扬州乃至苏中、苏北的城市新地标。
在文昌路以南,布局扬州科创产业集聚示范区,依次集聚中国航空谷、国际创新设计区、扬州软件园等高端创新项目,形成创新产业生态链。
在功能完善上,总体布局打造优质文化教育医疗资源示范区,正在推动苏北医院合作项目、树人教育集团合作项目、国际人才社区等项目落地建设。
放眼生态科技新城,万福商务区也是新城的核心区域,它将采取“站城融合”模式进行开发,将车站、城市和产业相融为一体。“用10年—15年时间,在15平方公里范围,会聚20万新人才,这是万福商务区规划建设的目标。”
300多米城市“名片级”高楼
打造高铁时代扬州城市新“会客厅”
扬州中心片区,是列车进出扬州高铁站的门户,也是展示扬州形象的重要窗口,为打造列车窗外的亮丽风景线,有效提升城市颜值,扬州中心片区规划建设有五大亮点项目,即,枢纽核、淮扬坊、扬州塔、月亮湾、智慧滩,打造高端商务、会议会展、品质消费、文化演艺、美食休闲等为一体的超级城市消费综合体,为各类人才和外来游客提供高品质服务。
高铁站前商务配套项目,由3个地块组成,主要为高铁旅客提供配套商业服务。目前正启动扬州印象馆建设,位于扬州东站站前广场北侧,总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为文化展览、图书馆、商业等。“项目在延续高铁站、交通枢纽、站前广场大运河历史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抽取运河元素运用到形体设计和外表皮设计中,既协调统一又和而不同,既展现扬州悠久人文历史风貌,又展示现代文明建设新成就,凸显‘扬州是个好地方’。”上述人士介绍。
记者在规划图上看到,在高铁站北面的韩万河旁边,有一个月牙形的水湾区域,“这里是月亮湾,未来建成一座300多米的高楼,底层将有个超级购物中心,楼上则规划酒店办公,写字楼。”上述人士介绍,这座高楼将刷新扬州的“天际线”高度,成为扬州城市未来的“新地标”。
未来,外地旅客进出车站就如进入一座“城市客厅”,想了解的扬州美食、风景、产业、文化,在站前万福商务区就能全部获悉。
15平方公里会聚20万新人才
高铁商业区将成为扬州商业“新标杆”
“扬州高铁站是交通枢纽站,也将是人气、财气的枢纽站,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连淮扬镇高铁(京沪第二通道)、北沿江高铁(沪汉蓉大通道)、扬马城际铁路和扬泰城际四条高铁线在此交会。”上述负责人介绍,扬州东站现有规模为2台6线,作为国家高铁“八纵八横”主干网重要节点城市,未来还会大扩容。
特殊的高铁枢纽地位注定了扬州生态科技新城将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迎来新一轮大发展,重塑扬州“经济地理”。“生态科技新城的定位,代表了未来扬州的城市形象。”上述负责人认为,未来万福商务区将满足周边城市乃至长三角城市圈的度假人口、创新创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可以畅想一下,未来东至上海,南至杭州,西至合肥,北到徐州、连云港,都将与扬州形成1小时高铁生态圈,人气和财气蜂拥而至。无论是来自上海还是北京的商务办公人员,只要走出扬州高铁站,就能进入绿树掩映的万福商务办公区域,也可就近购物并享受扬州美食。
对于万福商务区,扬城各大商业板块也倍加期待。“目前,扬州的西区京华城商圈商业布局日臻完善,江都金鹰商圈异军突起,老牌文昌商圈不断提档升级,高铁商业区的出现将填补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板块大型综合体的空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对于市民游客而言,又将多了休闲逛街好去处。
“高铁时代就是同城化时代。随着空间和地理位置逐步淡化,城市特色与产业分布的差别将越来越明显。”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相较于长三角其他城市高铁站区,万福商务区毗邻大运河,生态环境、城市文化优势更加突出,生活成本相比一二线城市更低,这将对客源、人才、产业等产生集聚效应,成为扬州高铁时代的城市客厅,人来了就不想走。 记者 孙炎 陈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