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四期扬州市“英才培育计划”培养对象和第四批市级“名师工作室”正在紧锣密鼓申报遴选之中。
这是扬州培育本土人才的最新举措。仅“十三五”期间,全市本土人才就有1893人次入选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其中,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48人、省乡土人才“三带两助”行动计划420人、市“英才培育计划”325人、市级“名师工作室”900余人。
全省首创“院室区园”模式
近年来,扬州围绕乡土人才、领军人才和年轻人才三支重点人才队伍,逐步形成“一行业领域一人才工程”的完备的本土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有用之才。
今年“十一”黄金周,位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三把刀”非遗文化街区格外热闹。这条街区,是扬州全省首创“院室区园”育才模式,统筹推进各领域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扇窗。所谓“院室区园”育才模式,即建设“三带”研修学院,组建命名乡土人才名师工作室,打造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和“三把刀”非遗文化街区等展示平台,建立运营鲁垛“中国乱针绣文化产业园”和甘泉琴筝文化产业园等发展载体,编织出乡土人才成长的“摇篮”。
今年7月,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高级技师赵庆泉(盆景制作)工作室入选省级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
目前,“院室区园”育才模式已培育出一批饱学、实干、创新的“扬家匠”,切实带动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同志和省委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打出育才用才“组合拳”
为盘活本土人才资源,扬州持续打出了一套育才用才“组合拳”——
2015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团市委等9部门实施扬州市青年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每年公开遴选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成长型青年企业家纳入培育计划。
2016年以来,由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牵头,在文化艺术、教育、医药卫生、高技能等领域组建三批138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培养近900名后备骨干人才。
2017年“创新大讲堂”启动以来,陆续邀请欧阳平凯院士,清华范玉顺教授,经济学家姚景源、魏加宁等“大咖”来扬授课,累计培训百强企业负责人、科技企业家等人才2万人次……
截至目前,扬州构建起以《“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政策20条”为统领,“英才培育计划”、青年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市级“名师工作室”等重点工程为承载,《扬州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等措施为保障,数十项地区部门特色政策为配套的“升级版”人才工作体系,全面布局、系统发力。
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扬州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全面保障人才安居落户、医疗保健、子女入学和创新创业等;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人才提供专业、精准服务;进一步完善培养机制,深挖人才潜力、拓宽培养方式、畅通交流渠道,助力人才更好更快发展;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在扬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通讯员 扬人才
记者 吴生锋 赵天 实习生 杭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