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扬州老工匠严正东坚持40年做良心秤 愿免费将手艺传给年轻人
2020-10-26 09:16:00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宝应县射阳湖镇的臧陈古街有着2500多年历史。这里留存着射阳湖人太多的回忆,同时也保留了许多传承许久的传统工艺。已近古稀的老匠人严正东,大半辈子都在干着一件“公平事”——制作传统杆秤,一干就是40年。

骨头硬品行直才能经得起考量

被年轻人称为“三爷爷”的严正东个头不高、肤色黝黑,说话时嘴角总挂着笑容。他今年67岁,祖祖辈辈都是制作杆秤的手艺人,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我从射阳湖高中毕业后,去了兴化打工,27岁时回乡跟父亲学杆秤制作,做了40年。”

严正东介绍,制秤工艺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算起,也有两千多年了。“要制作一把精确的杆秤,首先是秤杆材料的选择和晾干。杆秤的材料是铜草木,这种木材质地硬且具有相当的韧度,是秤杆的首选材料。我40年来制作杆秤的每一根木材都是精挑细选的,这就跟做人一样,骨头硬、品行直才能经得起考量。精心挑选出来的秤杆,承受100多斤的重量丝毫不在话下。”

每根木棍都要经过好几道工序的打磨,对此积累了几十年经验的严正东动起手来毫不费力,三两下就把木棍削得圆润,接着一寸一寸地打磨好秤头秤尾,裹上铜皮,装好秤盘和秤钩,然后用铁砂布将表面磨得光滑,秤杆就已初具雏形。

做秤的人心里要有一杆公平秤

“制作秤杆至少得有选料、制坯、刨圆、套铜套、配砣、装钩、分级、打眼、磨光、校正等百十道工序,让我一时间全说出来,还真不好说,反正全在我们手艺人的脑子里、手心里。总而言之,做好的秤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严正东介绍,制作秤杆的工序中最精细的当数量刻度。

现场,严正东拿出几个大大小小的砝码。他戴上老花眼镜仔细确认,哪里是一斤,哪里为一两,容不得半点马虎。做秤的人,首先要在心里装上一杆公平秤。刻完刻度后,最后一道工序上色,一杆秤就做好了。

街上的居民徐成告诉记者,“三爷爷”做出来的秤绝对公平公正,几十年来街上大大小小的商铺、小贩用的都是“三爷爷”制作的秤,大家用得放心。

愿意免费将手艺传给年轻人

如今,最让严正东感到遗憾的是,这门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花费力气做出来的这杆秤,只能卖20元到70元不等。而且如今杆秤被电子秤取代,一年总共才做上十来根,根本卖不出多少杆秤,没有人稀罕这玩意儿。我儿子也不愿学这门手艺,我怕以后没有多少人会这门手艺!”

据严正东称,如今射阳湖镇乃至宝应县能找到的做秤师傅寥寥无几,且他们都和自己一样,面临无人愿意继承手艺的境遇。“我愿意免费将这门手艺传给年轻人,因为我真的不希望这一门祖先传承下来的手艺消失。我觉得我们传承这‘斤斤计较’之间的制作秤杆手艺,传承下去的不仅是工艺,更是那份在秤杆子上,也在人心上的公道和公平。”

“称的是斤两,也是人心。”严正东对记者说,每一杆秤都是用心制作的,每一个买秤的人,他都会对他们说,秤不准可以回来找自己算账,但是切记不能心不准,做生意就是要诚信,心公道,秤自然公平。

射阳湖镇相关领导表示,近期将向社会征集部分年轻人向严正东拜师,学习这门即将失传的手艺。像严正东这样的手艺人给大家留下了“匠人精神”。所谓的“匠人”,是将一份工作做到极致,“匠人精神”就是这背后的坚持。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只要你拼尽全力去做,总会被人看到努力,这种“匠人精神”值得世人永远传承! 通讯员 朱义彪

记者 宫鋆煜 刘峰生

标签:杆秤;秤杆;匠人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