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液成了一些公共场所的“标配”
有媒体报道放在公共场所的洗手液并不安全,可能“沾满了细菌”。来自韩国忠北保健科学大学的研究小组对清州市公共卫生间的洗手液进行了检测,结果在92%的洗手液里发现了病原菌。公共场所的洗手液真的不安全吗?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我市公共场所的洗手液情况如何?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记者探访
公共场所洗手液
有的是加水灌注的
相关报道称,被指有问题的洗手液是后期持续灌注进洗手装置的,用来洗手可能会产生传播细菌的反作用。我市公共场所的洗手液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市区的几大医院,有部分卫生间配上了洗手液,洗手液基本属原装,系普通的瓶装洗手液,并没有稀释的情况。记者来到西区一超市,洗手液明显要稀释了许多,挤出来更像低浓度的,没有了原来洗手液的厚实感。随后,记者来到了一家肯德基。肯德基的洗手液系挤压式洗手液,浓度比较高,基本可以判定没有稀释。
记者接着来到西区的几家商场,有的没有配备洗手液,而有的洗手液也稀薄,疑似注了水。一位保洁阿姨说,洗手液一般都是买的大桶,然后会添加水使用。“这是易耗品,很多餐饮店、商场都是加水使用的,否则成本太高。”
市民
大多表示会使用
您会使用公共场所的洗手液吗?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市民都表示会使用。在市区某学校当老师的小张告诉记者,她每次去逛街,基本都会使用卫生间提供的洗手液。她认为,现在的商场基本上都已经走中高档路线了,洗手液基本上是标配,应该问题不大。市民吴先生认为,上完厕所用洗手液洗手是必须的,但是他有个地方的洗手液是不会用的,那就是医院。“主要是担心会有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医院毕竟还是有一定风险,并不能确定他们的病情是否有传染性。”吴先生表示,他一般选择出门前和回家后必须先洗个手。
部分90后自带
一次性洗手肥皂片
让记者意外的是,有许多90后自带一次性洗手肥皂片出门。市民小方是一名标准的90后姑娘,自从疫情开始后,她就在网上购买了大量的一次性洗手肥皂片,基本上出门都靠这个一次性的肥皂片清洗双手。在她的桌子上,还买了一大瓶洗手液。“我自从疫情开始后,就用自己的洗手液了。”小方介绍,疫情发生后,口罩、消毒液、洗手液是自己每天必须坚持用的。而由于自己的卫生习惯,原本每年都会有个腹泻感冒的她,今年再也没见过这类的小毛病。她认为,防范疫情最重要的还是每个人保护好自己,这就是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
专家说法
手上有伤口不能用
公共场所的洗手液安全吗?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管理处副处长朱卉表示,我市并不是中高风险地区,大部分公共场所的洗手液应该都没有太大问题,不用太紧张。但是,需要注意几点,“如果手上有伤口的人用了这种洗手液就会比较危险,细菌通过溃破处到达血液,容易引起败血症,甚至有生命危险。”此外,如果洗手液兑水,而自来水不是无菌水,这样,洗手液里细菌会越来越多。而如果洗手液不兑水,而且洗手液使用者没有伤口,基本上问题不大。如果有伤口,至少要等到24小时以后才能用公共场所的洗手液,否则可能引发感染。
洗手液不能放置太久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冷峻岭介绍,有伤口肯定不能使用洗手液,因为洗手液并不是消毒液,用了后伤口肯定会有影响。另外,朱卉呼吁,除了洗手液外,公共场所也应该加大管理力度,比如及时更新、不注水等。“公共场所的洗手液,如果更换不及时导致过期,洗手液消毒和杀菌效果会降低。而且因为洗手液本身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放置太久就会出现起泡、油水分离等现象,助长了细菌的孳生和繁殖。”
记者 陆康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