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长国在磨剪子。赵磊 摄
陈义宝(左)和卜长国(右)在一起。赵磊 摄
通讯员 陈文欣 记者 赵磊
记者昨天在仪征采访到这样一件暖心事:在仪征市大仪镇,有这么一对老人,他们每天早起外出结伴摆摊,互相照顾,自己养活自己。这两位老人一位叫卜长国,今年85岁,家住大仪镇万集村,是路人眼中的 “磨剪子爷爷”;另一位叫陈义宝,今年70岁,家住大仪镇路南村,是路人眼中的“白发修鞋匠”。长年的练摊,他们收获了健康和开心。
1
结伴练摊互相照顾
仪征市陈集镇包商银行门前,是卜长国和陈义宝的练摊地。10多年来,陈义宝和卜长国每天结伴出摊,两人骑行至和大仪镇相邻的陈集镇摆摊。陈义宝介绍说:“我家离卜长国家只有几里路,每天都是我喊他,和他一起到陈集出摊。从家里骑到陈集,有13里路,我们各骑各的三轮车。他耳朵听不见,我就是他的耳朵,他没有我,生意做不起来。”
眼前的“磨剪子爷爷”卜长国戴着遮阳帽,身材瘦削,古铜色的脸上沟壑纵横,但身体状态很好,干活利索,磨刀磨剪子动作熟练有力,一个个步骤、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格外认真。
经过陈义宝这位“鞋匠翻译”传话,卜长国老人告诉记者,他除了下雨下雪,每天6点多钟就赶到陈集做生意,已经十多年了。因为年纪大了,做事慢,和镇上其他磨刀磨剪子的人比起来,收费就低一点。光靠这个挣钱太少,也卖点自己做的小农具和生活用具。卜长国磨把剪子或菜刀要20分钟时间,磨一把剪子三四块钱,别人要6块;磨一把菜刀七八块钱,别人要10块。一天挣20块钱左右。老人的身旁,都是他亲手做的喷壶、水桶、铲子、镊子、簸箕、水舀子等小物件,售价从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等,虽然不太中看,但结实耐用。
“他85岁,我70岁,从岁数上看,我是他小老弟,也可以说是他的晚辈。他离不开我,我也乐意帮他,因为我佩服他。”陈义宝告诉记者,卜长国家庭很不幸,84岁的老伴身体有病,不能干活做事;三个女儿出嫁,条件都不好;唯一的儿子因为车祸残疾,每天靠拄拐杖挪步;儿媳妇更可怜,20多年前就因病去世了;30多岁的孙子在外地工作,孙女也嫁到外地了。85岁的卜长国是家里的“顶梁柱”。
2
出摊养活自己不给子女增负担
“我不但佩服他坚强,还佩服他有本事,他什么都懂!”陈义宝说,卜长国会修拖拉机、自行车,会做农具,当过电工。因为年纪大了,力气不够了,从十多年前起开始磨刀磨剪子,“每天我们都是一起来,我照应他,当翻译兼保姆,他是长辈,也是榜样。我当过兵,是党员,心甘情愿地帮助他。”
看着陈义宝不停地说着,卜长国老人抓着他的手,满眼感激地说:“感谢老陈一直以来照应我,我现在生活过得去,没多大问题。”
“子女各自有生活,他们也不容易。”一直以来,卜长国坚持出摊,自己养活自己,不给子女增负担 。“年纪大了,活动不利索,摆个摊也挣不了几个钱儿,家人也不想让我出来,可是我还想出来。”卜长国说,摆摊过程中,他认识了不少朋友,经常与他们聊天,觉得很开心。岁数大了找零钱慢,很多顾客也有耐心,有的倒也干脆,让卜长国别找了,但卜长国坚持不肯,在他看来,摆摊做生意也要讲信誉,顾客多给的钱坚决不能要。
3
村里为“磨剪子爷爷”办了低保
路过的居民大致了解到卜长国老人的情况后,都投以赞许的目光。“真是劳动最光荣啊,85岁了,还这么每天干活,不怕吃苦。我们岁数小的真要向他学习,和老人家比起来,我们家里的困难真的不算什么了。”陈集镇居民陈红梅说。
除了出摊,卜长国还侍弄家里的两三亩地和家前屋后的小菜地。对于卜长国家的困难,大仪镇万集村的热心邻居们也经常伸出援助之手。此前,村里已经给卜家解决了低保。
对于彼此间的关照,陈义宝说出了心里话:“出门在外,远亲真的不如近邻,人与人之间应该多帮衬。”
卜长国说:“摆摊有点事做,活动活动,反而不容易生病,我会一直在这儿摆摊,直到干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