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幼儿园“去小学化”的通知里明确写到,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昨天,记者走访发现,我市一所幼儿园竟然举行了“数学节”,从小班到大班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这到底怎么回事?
“金字塔积木”难倒家长
“积木”抢椅子、垒高楼、零钱凑一凑……昨天上午9点,扬大一幼操场上人头攒动,全园家长分批次被邀请入园,与孩子一起参加“数学节”。
记者在现场看到,扬大一幼将所有的学前阶段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变身”为一个个小游戏,囊括了计算、图形形状等。小班学生陈子诚正在玩的游戏叫“赢糖果”,只见他先掷骰子,根据骰子上的数字拿取相应数量的糖果放在盒子里,拿到4颗就算成功了。小班同学忙着数数,中班学生忙着认图形,而大班的学生的“数学游戏”更复杂一点,“以为幼儿园的游戏都很简单,没想到还挺动脑筋的。”家长孙彪坦言,他和孩子玩的是“金字塔积木”游戏,要把金字塔“解锁”,前后花了10来分钟都没有解决。
“这一次我们每个年级设计了近40种游戏,让孩子们去探索体验。”扬大一幼副园长殷晨艳告诉记者,这次“数学节”是以数学为基础的活动,老师们提前和小学数学老师进行交流,前后准备了一个月。这些数学游戏,今后就长期投放在班级的区角当中,让孩子随手能拿起来玩。
数学启蒙,培养兴趣
提倡去“小学化”的现在,为什么幼儿园还要举行数学节?殷晨艳告诉记者,“数学节”不是学习简单的加减运算,而是数学的兴趣启蒙。与数学思维相关的互动游戏,不仅在学校可以经常接触,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在家玩,更能加深孩子对数学的认知。
殷晨艳坦言,无论是提前教孩子学习数学,或者是在学龄前完全不教孩子数学,都是两个极端。有研究表明,数字、几何图形敏感期大约出现在4岁左右,幼儿在这个时期对数字、几何图形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正常来说,在学龄前,是要给孩子进行一些数学活动的练习,但这些练习一定是具象的,是和生活细节息息相关的,“通常来说,一个6岁的孩子幼儿园毕业只要求会10以内的加减法就可以了,我们通过‘数学节’,让孩子不仅仅是掌握,而是要学会运用。”
扬大一幼园长黄爱铭表示,数学与运动、与艺术、与科学等多元结合,每一个活动都在激发幼儿的探索,促进幼儿的发展,“‘去小学化’后,我们不再固定集体教学时间,而是老师根据当天教学安排,比如学首歌就是需要集中教学,小班15分钟,中班20分钟,大班20分钟,结束之后孩子们又继续‘玩游戏’”。
通讯员陈萍舒正韩允慈
记者田文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