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正在田间收割
卸载刚收的稻谷
晾晒稻谷
扬州网讯 一般而言,扬州早稻要到9月底才开始收割。不过,记者近日在杨寿探访时看到,这里的早稻正在收割,收割期提前了半个月左右。农业专家介绍,正在收割的早稻是杂交稻中的早稻,生长期短,成熟期早,而能提前半个月收割,主要与栽种时间早有关。
扬州水稻种植,以粳稻为主。市农委农业处处长袁秋勇介绍,扬州杂交稻种植面积在3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仪征山区和邗江的山地。其中,邗江的杨寿、杨庙以及仪征的谢集等地,是栽种杂交稻的典型地方。
袁秋勇说,这些地区种植杂交稻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山区水资源相对较少,用水成本高,而粳稻种植因为生长期要长一些,所需的水自然多一些,因此山区多选择种植需水较少的杂交稻;二是人们的消费习惯,这些地方的人有吃杂交稻的习惯。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杂交稻口感比较粗糙,香味较淡。其实,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人员已选育出既好吃闻着又香的杂交稻。如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的“丰优香占”,米质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获全国优质米博览会金奖,被誉为“赛泰米”。
其实,粳稻大面积在扬州种植,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86年,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成立并领导“籼改粳”课题组,进行了“偏迟熟粳稻北移”的高产栽培,把太湖稻区的粳稻新品种北移到苏中与苏北种植。最早参与北移试验的粳稻品种主要是“武运粳”和“武育粳”两个系列的品种。课题组取得的成功最终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江苏把“发展粳稻生产”作为重大农业工程推广。
记者 向家富 摄影 崔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