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29日讯 27日上午,中国名街志文化工程先行先试项目《扬州东关街志》推进研讨会及初审会在长乐客栈举行,来自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地方志学会、江苏省地方志办的专家会聚一堂,就中国名街志文化工程先行先试项目:《中国名街志:东关街志》的编纂工作进行初审和研讨。记者获悉,由扬州市名城公司、广陵区地方志办公室、东关街道办事处等共同编纂的《扬州东关街志》初稿编纂完成。
创新之举 编纂全国首部街坊志
“为一条历史文化名街编志立传,扬州没有过,全国也没有过,这是方志编纂的创新……”活动现场,谈起刚刚完成初稿的《扬州东关街志》,与会专家都表示这是创新之举。
据介绍,2017年3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冀祥德批示,将《扬州东关街志》列为中国名街志文化工程先行先试项目。2017年6月,中国名街志、名山志、名水志编纂工作研讨会在扬州举行,会后,中国名街志文化工程先行先试项目——《中国名街志:东关街志》的编纂工作正式启动。
面对编纂时间较紧、可借鉴经验不多、资料难以搜集等情况,广陵区及相关部门单位高度重视名街志的编纂工作,组织精干力量全力投入资料征集和志稿修纂,编纂组工作人员更是攻坚克难,探路子,找资料,写文稿,经过大半年紧张有序的工作,经过修志者的不懈努力和反复修改,记录东关街前世今生的《扬州东关街志》初稿编纂基本完成。
图文并茂 18万字讲述东关街前世今生
记者当日拿到了充满墨稥的《扬州东关街志》,打开内页,可以看到,这一街志图文并茂,用18万字讲述了东关街的前生今世。
据介绍,《扬州东关街志》初稿是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要求,采用纲目体,横分门类,纵述史实,突出“名”“特”内涵,将最能代表和彰显东关街个性、特色的内容作为记述重点,力求资料丰富、文笔流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初稿分《基本街情》、《盐商故里》、《运河帆影》、《园林胜迹》、《老街风情》、《传承复兴》等十个类目,概述、大事记、附录、参考文献等要素齐全,内容涵盖自然环境、历史风貌、文化风俗、居民生活、艺文名人等各个方面,约l8万字,同时配有部分随文图照,用18万字图文并茂讲述了东关街的前世今生。
现场专家对《扬州东关街志》初稿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街区未来 打造“三横三纵”旅游格局
记者了解到,在保护利用上,东关街将进一步加大保护利用力度,未来将纵深开发,致力打造“三横三纵”旅游格局。
据扬州名城公司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根据相关规划建设方案,未来将实施观巷、马监巷综合整治以及周边民居解危解困工作,加快推进街区旅游纵深开发,致力打造东关街“三横三纵”旅游格局。
原商学院地块和三和四美地块将整体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拟建大型停车场和游客集散中心,完善旅游服务配套。
修缮山陕会馆等文保古建筑,发掘文化内涵,打造扬州本土文化特色演艺项目,吸引年轻人投资古城,使古城既有文化韵味,又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整合街区文化旅游资源,统一运营管理,提升运营效益和旅游服务功能,实现“双东”片区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全覆盖,将“双东”打造成为扬州古城保护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的示范区。 张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