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家门口的医院看病实惠又安心——扬州打破区划建成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2018-01-31 11:1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月31日扬州讯(周信 唐国荣 李源) “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大变脸了。”对于宝应县射阳湖镇69岁的农民唐金娣而言,已经运营一年多的谢阳湖中心卫生院不仅硬件“呱呱叫”,城里医院下派坐诊的医生也让她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我这老病号以前吃够了颠簸的苦,坐车去宝应县城看病每次都吐的七荤八素,这次胃里有个息肉,城里大医院来的专家给我做了胃镜,问题很快解决了,费用也省了一大笔。”

  唐金娣便捷安心的体验源于扬州启动建设的18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扬州市卫计委主任黄为民介绍,农民为何都想去城里看病,说到底是农村医疗机构无法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扬州创新理念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打造了18家农村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去年12月21日市委市政府举行了全面启用仪式,这其实是一次农村医疗的供给侧改革,用优质的医疗服务把农民留在家门口看病。政府史无前例的投入11.33亿元,18家中心全部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每家中心设置病床100—150张,平均建筑面积约14000㎡,辐射2—3个乡镇,服务10—20万人口,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县医院”。

  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真的把农民留在了家门口看病吗?近日,交汇点记者来到宝应射阳湖中心卫生院、高邮送桥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等中心走访,真切感受到随着区域医疗中心的投用,扬州农村群众的看病模式正在变化,这些家门口的医院正越来越被群众信任。

  高邮市送桥中心卫生院里,71岁的王士英正躺在病床上休息。前些日子,她刚刚在卫生院进行了贲门癌根治术。一家人怎么也没想到,让人闻之色变的肿瘤手术,竟然就在家门口的顺利完成了。

  农民对医院的信任最重要原因是好医生来到了身边,在扬州市政府主导下,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大医院通过“医联体”与18家农村医疗卫生中心建立起紧密联系,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纵向流动。

  高邮送桥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负责人顾正荣表示,自从有了苏北医院专家的帮扶后,该院每个月手术量近100台,其中技术含量高的三级手术每个月有10多台。记者了解到,18家中心在设备配备方面,按照“填平补齐”原则,结合相关医疗技术准入要求,配备包括X光机、彩超、生化仪等17种设备,其中4家中心新开设了胃镜室,10家中心配置了CT,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这些都是原来乡镇卫生院想都不敢想的医疗服务。

  数据说明了变化,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极大提升了扬州农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10月,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门急诊1624958人次,住院36005人次,手术7474例,比2015年同期分别上升12.59%,25.9%、8.41%。

  射阳湖中心卫生院院长陈超介绍,现在我们处于向上“跑”的状态,以前一年手术量500台都不到,而今年在大医院专家们的指导帮助下,已经开展各类手术900多台,翻了近一倍。目前医院正在全力创建二级医院,未来医院服务能力将会更强。

  农村医院“大变脸”后焕发出新魅力,就如同一个新磁场,不仅前来就诊的老百姓越来越多,而且人才也愿来了。屈成是内蒙古医科大学毕业生,前两年他通过招聘来到射阳湖,便决定留在这里。目前,他在针灸推拿科工作,“在这里同样有职业发展的空间,需求量还蛮大的,床位已经从原先的4张增加到16张了,每个月住院的患者也增加了30%。”据了解,和他一起留下来的年轻人还有14名,他们分别去往影像科、麻醉、临床等科室,而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老家有山东、陕西、甘肃、湖南等。

标签:
责编:张良琴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