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新江苏观察丨预约“爆满”!大学开放,进去能看到什么?
2024-02-05 17:40:00  
1
听新闻

随着寒假的到来,全国多所高校官宣对外开放,邀请社会大众走进校园,感受校园的良好氛围和独特魅力。高校官宣“开门”后,进入校园可以看些什么?又该如何去看?新江苏传媒记者进行了多方探访。

名额靠抢“秒光” 部分高校无需预约

最近,江苏十余所高校纷纷宣布将于寒假期间向公众开放,其中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等。虽然天气寒冷,但开放的高校还是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打卡参观。

图片来源:南京大学信息门户官微

新江苏传媒记者通过预约发现,南京大学鼓楼校区4天内的访问名额已全部约满,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开放场次也已经全部预约完,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预约名额也已被抢空。高校近期的参观预约呈现“爆满”状态。

这个寒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也面向社会开放参观。南航工作人员介绍,将军路校区每天开放1000人,不用预约刷身份证就可进入。校园里,御风园航空航天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成为热门打卡地。这里入驻有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型飞机初教5、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歼-8和歼-8Ⅱ歼击机、大型无人靶机长空一号等19台航空航天器,吸引了不少热爱航空航天的中小学生前来打卡,实现和飞机、火箭近距离接触的愿望。

参观的小学生们在南京大学食堂吃饭

市民黄武顺在南京经商多年,两个儿子一个15岁、一个12岁。得知南京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后,他便放下手上工作,带着包含自家儿子在内的6个小孩共同前往南京大学参观。黄武顺告诉新江苏传媒记者:“到了南京大学主要让他们看看大学是完全不一样的,先设立个大学梦。”黄武顺带着孩子“打卡”名校,还有更深层次的用意,“例如,我大儿子六年级的时候,我带他去好的中学和一般的中学给他做了对比,首先看学校的环境,师资力量,然后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还有网上的成绩综合评价,加上我们的引导,小孩就有了自己的选择了,梦想就得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校园开放都迎来了谁?有其他大学的师生,想看看别人家的学校是什么样子,互学互鉴,共进共勉;有离校多年的校友,想回来看看母校的变化,重温当年的情怀;有附近或者不那么附近的居民,想感受一下大学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气氛,让青春的活力涤荡心灵;或是带着自家尚小的孩子提前参观,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早早树立考学的志向;还有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坐在大学课堂里的人们,他们依然有旺盛的求知欲,想要旁听几节大师课,在大学图书馆汲取精神食粮,追求进步,充实自我……

大学开放,初衷为何?

关于大学开放的初衷,在各大高校官宣开放的推文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图片来源:南京大学官微

“你可以到鼓楼校区,抚一抚北大楼的青砖绿瓦,听钟声回荡,感受百廿南大的深厚底蕴……”“在随园校区,您可以看红墙黛瓦端庄雅致,观雕梁画栋古韵留香,感受百廿南师的人文底蕴……”“听说,你很想来苏大一趟,看一看‘全国十大最美校园’的美景,逛一逛入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东吴大学旧址,听一听百年钟楼悠扬的钟声,亲身感受百廿苏大的深厚底蕴……”

在众多推文里,“底蕴”一词成为了高频词。江苏是科教大省,高校数量(168所)居全国前列,诸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都拥有深厚的办学历史底蕴。而开放校园这一契机,也成为了这些高校向社会释放文化辐射力与社会影响力的重要窗口。

新江苏传媒记者注意到,1月2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329号(教育事业类428号)提案答复的函》,教育部表示,大学校园更好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可以说,高校大部分资源来自公共财政的投入,高校自然也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属性。高校开放的最终目的,其实是让社会公众更好地共享大学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走进校园,人们可以亲身体会、实地探访大学的教育理念、人文内涵和学术成就。另一方面,开放校园,也能促进高校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加强高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和融合发展。

校园游,不能变成“到此一游”

对于公众来说,进校园可以看些什么?又该如何去看?

在近期宣布开放的苏州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园里,一座座历史建筑、名人故居,或将中式建筑美学诠释得淋漓尽致,或融汇中西体现出浓烈的时代特点,共同织就了校园独特的风景。新江苏传媒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所假期开放的高校都表示,校园不是旅游景点,公众参观学校也不仅仅是为了拍照,更多的还是想感受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质,因此提前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规划或选择好参观线路,制定好参观计划,更能事半功倍。

有高校教师认为,最应该看的是学校的校风与学风,看看学校学生和老师的精神状态。在图书馆和自习教室看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沉浸感受求学氛围;看大学操场上的身影,往往能体现一个大学的活力;看一看校园栏里的学术海报、听一次科研讲座,品科学精神;食堂里吃一餐饭,学会独立生活、休闲交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校园的美好,不止在于一花一草、一砖一瓦,校门之内的教育理念、人文内涵和学术成就,才是大学长久吸引社会公众的真正原因。

图片来源:苏州大学官微

高校开放的初衷,是促进资源共享。在预约参观之外,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常态化校园资源的开放共享。比如,最近,苏州大学官宣苏大夜校正式上线,招生对象为18-55周岁的成人,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已有工作的社会人士,都可以报名。学校官微正式发出后,12小时内报名人数达千余人。此举也被视为高校打开“有形”大门后,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畅通“无形”校门的一大步。

高校的开放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开放,打开校园大门,是高校迈出的第一步。有专家就认为,高校应有条件地逐渐提高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精准、精细管理能力。当前,各地大学校园开放还在有序推进阶段,下一步,高校该如何与外界建立更深层次的资源与知识共享,我们还有很多期许。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芦艳 国亚妮

新江苏传媒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标签:
责编:芦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