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山海相携,苏青支援协作奏响新时代交响乐章
2023-12-14 10:30:00  作者:郭蓓 燕钰 强慧娟 李梦迪 王心婷  
1
听新闻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支援协作青海、深化两省合作,既是党中央赋予江苏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现实所需。

江苏采购、帮助销售青海农畜产品达4.6亿元;全年为青海新引进24家企业,到位投资50.2亿元;江苏61个村、41家企业和24个社会组织与青海126个村结对……立足“江苏所能 青海所需”,江苏深入贯彻国家东西部协作部署要求,强化高层引领、政策利导,保持协作资金投入,加快项目推进,加大产业、就业、消费和人才协作,推动两地交往交流交融。

凝聚合力 激发活力,在产业合作上实现新突破

今年四月,青海党政代表团来到江苏考察,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江苏青海对口支援协作座谈会上提出,要聚焦青海产业“四地”建设,在深化苏青产业合作上实现新突破。

乘着东西部协作的快车,苏青产业合作不断提档升级。从资金注入到产业跨省合作,从农特产品帮销到电商人才培养……江南水乡与三江源头通过产业协作、消费互通愈发紧密相连。

产业大省、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清洁能源大省、碳汇盈余地。江苏携手青海,不以万里为远,参与见证这里“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今年7月,第二十四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宁召开,江苏企业纷至沓来,期望与青海产生“光”化学反应。江苏扬州新霖飞集团从参加青洽会到总投资400亿元的光伏大基地项目签约总计两个半月,将建设40GW拉晶、切片及20GW电池、组件,成为今年落户青海最大的产业项目。“青海光照资源丰富,光伏发展条件得天独厚,一直是我们的重点开发市场。”江苏日托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仲启腾表示,早在2018年,公司就在青海德令哈市参与了光伏“领跑者”计划,日后双方合作愈加深入。参会企业江苏万帮数字能源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及服务领域的龙头之一,总经理张威也在洽谈会上表示,计划明年4月在海南州投建国内最大的共享储能电站。

仅2023年一年,江苏便组织了100多家企业参加“青洽会”“生态博览会”,签约金额超65亿元。

在共和县塔拉滩,超过700万块深蓝色的光伏板如海洋波涛铺展于大地,在光伏板养“光伏羊”,是当地的创新举措。为了让高原的优质“光伏羊”快速“变现”,常州工作组想到了江苏巨大的消费市场。通过东部下单、西部发货的网销模式以及消费帮扶,源源不断的青海优质农特产品走进江苏,让“绿色”产业焕发新机。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位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县,是全省海拔最高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上世纪90年代,为保护三江源生态,玛多县出现了很多移民村,其中嘎丹村人口最多,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扬州工作组组长尹根对这里的情况如数家珍。“不能放牧,也没有产业,不能拿着国家补贴晒太阳”,如何让这一万多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是个难题。

经过实地调研并结合扬州经验,工作组找到了方向:发展电商。

因为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发展电商经济,让百姓们尝到了甜头。江苏扬州西湖镇金槐村是一个“电商村”,村里三分之一人口从事毛绒玩具转销,做得风生水起。今年10月,工作组牵头、玛多县县长索南却旦带队来到“电商村”金槐村考察调研后,索南却旦当即拍板:就这么干!

从公共直播间打造、公共会客厅搭建、快递物流议价、销售选品到电商法务调解,工作组为嘎丹村的电商产业建设提供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还将江苏电商领域专家带到雪域高原开展授课。12月1日,第一批培训顺利结课,36名参培学员拿到了由江苏省人社厅颁发的电商直播技能鉴定证书。

2023年以来,江苏持续优化协作机制,稳步拓展协作领域,努力提升协作层次,打造苏青协作升级版,开创苏青协作新局面:从“拉面入苏”一个计划来看,截至2023年11月底,青海海东籍人员在江苏开办拉面店2877户,从业人员11169人,产值15.22亿元。“东数西算”“东数西储”,无锡、海东两地抢抓机遇,签订“数据援青”战略合作协议,签约12个数据产业相关项目,成为青海省首批落地的“数据援青”项目。全年为青海新引进24家企业,到位投资50.2亿元;园区共建,省级园区结对14个,对接江苏农业科研院所,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转移转化,持续升级打造青海牦牛、犏牛、奶牛、藏羊、油菜、蔬菜、中草药、蛋鸡等一批特色农产品。

茉莉格桑共芬芳,苏青教育协作搭起“彩虹桥”

“你们真幸运,在这个班。”这样的对话时常出现在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高二(7)班孩子的父母口中。原来高二(7)班有四位授课老师来自江苏援青团队,“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2022年7月,来自常州武进高级中学、华罗庚中学等学校的8位援青教师来到了海南州高级中学。江苏这批教育人才 “组团式”帮扶采用了“校领导+中层+骨干教师”模式。武进高级中学的副校长徐红芬担任海南州高级中学校长后,修订完善了12项学校管理制度:从过去无人问津,到如今24人自主申报班主任,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前五年,海南州高级中学获得一个省级课题,一年多来已成功拿到10个省级课题;州级优质课前三年一共28节,现在一年就有29节……带来的改变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和老师的精神气也大不一样。面对新高考改革,江苏老师们有备而来。不仅面向全州开设高考评价、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讲座12场、全州观摩课15节,还开展送课下乡活动,提供了示范课和新课程讲座。

“能做多少是多少,希望培育‘带不走’的优质师资力量。”是每个援青教师心中共同的想法和目标。“组团式”帮扶建立了两地资源共享联系机制,实现两地优质教学资源“全流通”。

对当地教育来说,“招不到”和“留不住”一直是青海存在的问题之一。“组团式”团队创建了海南州郝干伟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和王景花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通过工作室领航,帮助全州58位教师快速成长。南通——青海贵德组建跨省“校联体”,每学期邀请南通名校优秀教师团队,分别进入贵德各中小学对教育教学进行为期两周的“问诊把脉”,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等方面手把手教授,提高老师教育教学水平。南通大学先后安排了24名优秀研究生到贵德义务支教,成立“莫文隋”奖学助教金,首期捐资5万元。

这样的“双向奔赴”并非个例。

2018年以来,西宁与南京持续推动人才“双向奔赴”,目前南京已有58所学校对西宁62所学校形成结对帮扶。2022年,徐树忠夫妇、储广林3人奔赴高原古城西宁,开启了为期三年新的教学之旅。徐树忠牵头制定《青藏铁路花园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及规划实施方案,提炼出了学校的核心理念;组建“青年教师读书会”,安排青年教师“结对子”,成立了“南京市初中语文徐树忠名师工作室西宁市分站”,邀请南京教学专家、教师线上举办讲座等活动20场,惠及校内外教师10000余人次。

更多、更细、更优质,全方位护佑高原人民健康

2022年7月,来自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常州市武进中医院的10名援青医生,也是“组团式”帮扶的另一个实践阵地。“院长要能看病,专家要能管理。”在现任海南州人民医院院长的杨建纲的指导下,援青医生不仅担任科室负责人,还担任行政职能科室负责人,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得到锻炼提升。这和海东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陈越新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来自无锡市属医院的9名医疗骨干组建的“组团式”帮扶团队,全部担任所在科室的业务主任。

通过专科化发展战略和借助东西部协作、“组团式”帮扶等,援青团队助力青海医院强化专科建设。海南州人民医院的创伤外科,从无到有,参照江苏模式运行;共和县中医院的泌尿外科从无到有,消化科实现了胃肠镜从操作检查到镜下治疗的转变……多科室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医院学科的分级也更加细化、专业,由此逐步开设的独立二级诊疗科目,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骨科、泌尿外科等,有效提高对应专科诊疗能力。

前后方有机联动,助推医生快速成长。今年6月,在南通援青医疗团队精心筹备下,医院肿瘤内科、肿瘤防治中心正式挂牌,填补了贵德及周边地区肿瘤防治的空白;在东西部协作及政府支持资金多方助力下,同仁启东医院正式成立,改变全省市州所在地没有县级医院的历史。前后2批,培训3-6月不等,共和县中医院派青海当地医生远赴江苏轮岗实习,消化内科的医生们忍不住感慨,“轮岗半年,不亚于在青海工作十年的工作量,收获很大,好多知识,还要时间慢慢消化。”

只有将百姓放在心上,才能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第三批援青医生、南通市中医院眼科副主任陈耀华和团队在贵德实施的“爱心光明行”公益项目,为受白内障困扰的贵德百姓进行专项救助,让近千名高原农牧民重见光明,形成了响当当的江苏援青品牌。“选派一批医疗专家、培训一批技术人才、帮助创建一个中心(胸痛中心)、免费做一百台义诊手术、帮助恢复建立一个专科(妇产科)、共同科研一个课题”,邳州市人民医院与兴海县人民医院按照“六个一”工作方案签订协作协议,目前,白内障、疝气等义诊手术已进行30余台。

地校携手、推介就业,架起劳务协作“连心桥”

招录委培生、大型就业招聘会、专场直播招聘……一直以来,苏青两地持续推进品牌打造工程,组织走访江苏用工企业,推进劳务协作走深走实。

校校合作是促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城乡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有效之举。为深入推进盐城建湖县与青海玉树两地劳务协作,今年3月,建湖县高级技工学校与玉树州八一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将从毕业生推荐、分段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八一职校毕业生可以到建湖就读高技班,新生在完成文化课和专业课后到建湖高技校实习学习,毕业后便可进入建湖优质企业就业……

据了解,今年9月,徐州技师学院赴兴海招录了9名定向委培生,目前都已顺利入学。这是该校与兴海县人社局建立的委培生定向培养计划——每年向兴海县提供30个到徐州进行职业技能教育的名额。

“我们会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供方便就业、发展前景好的专业,比如计算机程序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酒店管理、烹饪、健康与社会照护等等。”徐州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金松介绍,学生毕业后,学校也会积极推荐待遇优厚、专业对口的优质企业,确保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围绕兴海县产业发展需求,金松表示,学校将通过开设中短期培训,选派专业教师授课,招收贫困家庭子女和“两后生”等形式,整合智慧力量,切实推动两地劳务协作持续深入开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给当地百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江苏广搭就业平台,开展了多次专场招聘活动——

2月28日、8月4日,盐城建湖县组织耀宁新能源、润阳光伏科技等24家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相关企业在玉树市举行了2场企业现场招聘活动,提供岗位2000个,达成就业意向1341人次,目前已有105人到建湖就业;

10月,徐州组织了7家企业到青海举办“雨露计划+”大型公益就业招聘活动,现场7家企业共带来工艺工程师、养老护理等61个工种1000余个岗位,60余人签订意向协议;

为了深化就业帮扶,全力做好外来劳动者的城市融入工作,徐州还建设了两个劳务协作站,围绕手工制作、酒店服务、电子信息等专业帮助青海省来徐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据统计,截至11月底,累计帮助新增劳动力就业5273人(脱贫劳动力2094人),两项指标均是2022年同期的2.6倍;其中到江苏就业的有1062人(脱贫劳动力504人),分别是2022年同期的2.5倍和4.1倍。

以文塑旅,携手勾勒“大美青海”新图景

青海的美,在山、在水,也在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光辉灿烂的古老文明。

眼下,青海化隆群科新区滨河公园原先的游客接待中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唐卡体验区、皮雕体验区、非遗表演区……一座乡村振兴非遗文化产业工坊已基本成形。“化隆非遗资源丰富,此前我们多是通过展销会、艺术节等形式,将化隆非遗技艺推介出去。”化隆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高杰介绍,目前,化隆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3项。

如何让一朵朵灿烂的非遗之花合力共创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成为来此挂职的无锡市锡山区干部的心头大事。2023年8月15日,化隆非遗文化产业工坊开工建设。“以非遗工坊为代表的传统工艺,不仅是活态的文化传承,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开展技能培训、展示展销等活动,也能带动当地人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采访中高杰表示,目前非遗文化产业工坊已进入收尾工作,计划本月下旬正式运营。工坊将集生产加工、产品工艺展示、互动教学、非遗手工体验、民间技艺表演、技艺研学培训、商品销售等功能为一体,推动非遗与旅游资源有效融合。

以“文”铸魂,正是苏青携手推动青海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青海西宁湟源县,一处商业、军事、民俗等多元文化交融的聚集地——丹噶尔古城,成为南京市六合区挂职干部关注的焦点。

丹噶尔从唐朝设“茶马互市”,清末民初,更发展到国内外商人来此驻庄开行,商贸繁盛。为此,让丹噶尔古城重回“茶马互市”的烟火气成为很多人的期待。“在江苏、青海东西部协作机制下,我们找到了南京老门东、小西湖街区成功案例背后的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促使其与湟源县文体旅游局正式签约,并派出项目组,围绕古城资产运营等开展工作。”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挂职干部,湟源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翟龙介绍。丹噶尔古城的活化更新借鉴了南京小西湖街区改造的成功经验,利用小尺度、渐进式的微更新理念,与本地居民保持共商、共建、共享,在更新改造过程中保留文化的原真性和烟火气,打造符合新消费趋势的文旅场景。

如今,走进丹噶尔古城老街,古色古香文庙与传统民居院落交织相伴,新引入的咖啡馆、民宿、手工体验馆引人注目,一组组风格迥异的湟源排灯辉映古街……古老院落正焕发新生机。“我们希望把丹噶尔创建成为以文化展示、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以及生活居住为主要功能的青藏高原文化名城。通过精雕细琢,让古城每年都有新气象。”湟源县项目组成员焦昊文说。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今年以来,在江苏援建力量推动下,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在苏青两地多点开花。盐城援建力量就聚焦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的宗日文化,创新探索实践。通过“旅游+音乐+体育+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打造了2023宗日音乐季,吸引游客约18万余人次,有效拉动同德县经济收入约7000万元。

苏青两省年度东西部协作协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部超额完成,成效显著。“苏青”协作故事如何续写,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明确表示,江苏将与青海一道,坚持人民至上,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成效;聚焦产业“四地”建设,在深化产业合作上实现新突破;立足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展现新作为;围绕增进民族团结,在交往交流交融上迈出新步伐,推动两省互利共赢、双向合作结出更加丰硕成果,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两地携手共建,不以山海为远。苏青协作,伴随着一次次高原的跋涉,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一场场交流的碰撞,一次次全新的探索,开启一段段全新的旅程。

标签:
责编:燕钰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