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码头林立,放眼水运航道,登上船闸廊道,驻足施工现场……火热的八月,记者赶赴南通、盐城、连云港,深入采访全省港航系统在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服务保障水运发展上的新鲜思路、务实举措、突出成效。
船闸服务:智慧模式,打造服务新维度
在南通九圩港,记者遇见了来自通州湾的船民老高夫妇。老高24岁开始跑船,这一干就是34年。回想刚入行时,排队过闸,需要下船、上岸,来回几趟跑手续,大费周折,过高的时间和物力消耗成本让人吃不消。
“一键过闸”,喜大普奔。“智慧过闸”使运输船达到过闸更畅通、顺序更合理、信息更透明。南通港航航闸运行科科长石优兵介绍,“一键过闸”模式启用后,通过识别船民船号,推定货物货种。对于航道和待闸信息,船民做到早知道,便于船企船员合理确定航程,切实提升船民过闸体验,有效降低待闸时间。同时,通过水位联动观测系统,结合预调度模式,最大限度挖掘长江口门通过能力,最大程度满足船民运输需求,形成资源节约。
“我每过刘庄船闸一次,不用停靠,直接走,省下近200元油钱,能够买一只老母鸡!”在盐城大丰的刘庄船闸,来自徐州的船民张大姐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由管理变革、创新发展、服务转型提升带来的新变化令人耳目一新。
作为首批江苏省交通运输系统志愿者服务标准化站点,刘庄船闸提供的服务让船民暖在心里。在这里,为船民免费提供应急药品、茶水、测量血压、法律咨询等服务,开放船闸书屋、职工活动中心,相继建成岸电装置、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引入快递驿站、净菜配送、预约叫车等延伸服务,仅快递业务就服务船舶600艘次,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港口运行:“多点用力”,搭建航运业“新拼图”
港口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还扮演着“风向标”“指南针”的角色。目前,吕四港积极开辟航线,畅通货运通道。在已合作运营集装箱码头的基础上,依托港航名企的资源优势与支线驳船公司建立深度合作,点对点开通了吕四-洋山、吕四-外高桥集装箱航线,已实现吕四至上海“陆改水”每周5班航次,成功开通吕四日本线外贸集装箱航线并顺利完成首航。
在连云港港,以新云台码头为代表的海河联运网络日臻完善,海河联运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沿大运河南下长江、北上苏北和鲁南,沿着淮河进入皖北和豫中地区的市场格局,与运河、淮河沿线公共码头有着良好的协作关系,建立了海河联运港际合作战略联盟。
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运输船舶现代化水平。由连云港港自主建造的国内首艘纯电动拖轮——“云港电拖一号”在连云港港已经交付运行了两年。该船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组作为动力源,能够达到4000马力常规拖轮使用效果,可完全替代传统大功率燃油拖轮,填补了国内大功率绿色低碳港作拖轮的空白。
与传统拖轮相比,电动拖轮高环保,具有污染物少、零排放、噪音低等优点。据测算,该电动拖轮每年可以节约燃油消耗300吨左右,每年每艘船将可减排约900吨碳氧化物,相当于400多辆小汽车的减排量。“云港云拖二号”预计今年8月底即可完成交付。
无独有偶,今年4月,全国首座锂电池集装箱专用堆场在南京港龙潭港区建成,设计年吞吐量3.4万标箱。作为长江内河最大的港口之一,这里正打造安全、高效、经济的新能源产品运输通道,货物直运沿海主要港口及日韩、东南亚,提升枢纽型经济能级。
港航工程:高标建设,彰显时代新里程
烈日炎炎,机器轰隆,热火朝天。
在盐城响水,连申线灌河至黄响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工人们正顶着太阳有序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打通江苏省东部沿海内河水运南北向主通道的通航“瓶颈”,实现连申线航道与淮河出海航道“并线段”的全线贯通,完善盐城港“一港四区”内联高等级航道网络,进一步提升黄海新区对外交通联络优势,支撑沿海开发、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双桥枢纽工程位于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新江海河上,是长江经济带高等级航道网的重要节点,也是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的咽喉工程。作为通扬线市区先导段的关键节点,亭平路桥的建成将在提升航道通航标准、促进崇川区主城区区域路网组织的基础上,还将推动沿线产业布局,实现强港航,畅物流,优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预计10月底完工。
连云港是江苏沿海北大门。宿连航道是《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17-2035年)》中 “第一横”徐宿连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省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二级航道建设重点项目,其建设将形成宿连航道—京杭运河—淮河入海水道二级环状航道网,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增强苏北地区向海发展潜力,为宿迁、徐州以及鲁南、皖北等地打通一条便捷的内外贸水上出海通道,实现更高质量的海河联运,有力支撑连云港国际枢纽海港和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赋能增效。
当下,魏村枢纽工程也即将完工。项目建成后,将增强常州城市防洪治涝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打通入江口门瓶颈,对优化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打造常州长三角中轴枢纽具有重要意义。
黄金水道,百舸争流。站在吕四起步港区,聆听码头吊机起落间的“音乐”,融合船、江、港与城互动的“多声部”, “水运江苏”演奏出新时代最动听的奋进曲。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芦艳 通讯员 王成之 唐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