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童棹凡)8月21日至22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兴化组织召开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推进会,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淮河下游、太湖北部、太湖西部、盐业考古等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重点课题项目负责人代表课题组作了交流发言。来自全省各设区市文物局、南京博物院、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各市考古机构近70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传达学习全国考古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总结一年来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作、分析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研究部署任务,推动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走深走实,谋划谱写江苏考古事业发展新篇章。
拾峰在讲话中强调要强化课题攻关,要增强大局意识,转变工作理念,强化课题意识,深化科技考古研究,发挥省考古院头雁作用,围绕探源工程,全省上下要形成合力,聚焦重中之重,力争尽快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强调要深化研究阐释,加强多学科跨领域联合研究,重视考古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出版,落实考古出土文物移交常态化,让更多出土文物活起来。强调要加快队伍建设,要加快壮大人员队伍,结合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人才和领军人才,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考古专业队伍,夯实江苏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根基。强调要加强宣传管理,重要发现要及时报告,要把好学术关,确保宣传的严肃性、科学性,坚守学科底线。强调规范考古经费管理,要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筑牢廉洁从业的高压线。
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自2022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在全省广大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初步成果。考古调查新发现史前、商周时期遗址和盐业遗存点100多处,与地域文明探源密切相关的发掘项目30余项,兴化草堰港遗址、溧阳鲍家遗址、武进寺墩遗址、连云港尤庄遗址、溧阳古县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发现。兴化草堰港遗址确认年代上限距今7200年前后,是目前江淮东部里下河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溧阳鲍家遗址发现距今7600-7700年的遗物,是环太湖地区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寺墩遗址发现崧泽文化不同等级墓葬分区埋葬的现象,再次印证了崧泽文化时期社会等级已出现明显分化;连云港发现了以尤庄遗址为代表的西周时期盐业遗址群;溧阳古县遗址确定了城址的四至,发现了城内十字主干道路遗迹,是国内首次揭露结构完整的六朝时期县城遗址;苏州元和塘窑址群发现南宋“平江窑”有关遗存,首次揭露明清时期金砖窑业生产遗存等等。
推进会后,全省考古项目负责人和部分考古业务骨干参加省文物局组织的江苏地域文明探源研修班,来自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及安徽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分别从环境考古、盐业考古、长江文明考古、淮河史前考古等方面为大家做专题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