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以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不少文博场所迎来大批客流。如何缓解参观热潮下预约难等问题?8月4日,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从南京博物院媒体见面会上获悉,近期南博加强开放服务工作,对出现的“参观预约难、社会讲解乱、黄牛数量多”等大众关切的问题提出应对举措。
奉上文化“大餐”,“提鲜”观展体验
早上10点一过,南博两处入口就排起长队,热门展厅内人头攒动,堪称暑期“顶流”。在公众参观热情持续高涨的情况下,南博上新展览,推出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等,满足公众对展厅和展品多样化呈现的期待。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介绍,近期,博物院引进“不止于艺: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展”,展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艺术风潮与设计风尚;致敬中央博物院老前辈们在西南地区所做的民族学调研工作,举办“美美与共:南京博物院藏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更新镇院之宝,推出“镇护天下——南京博物院藏金兽特展”。
多展齐进,丰富了展品质量与内容。创新社教活动形式方面,南博开展“江苏的长江文明”思政课堂、中小学暑期考古夏令营、“快乐的暑假”剧目演出、“博物馆+社区”等公益活动100余场次,将观众“引进来”与文化“走出去”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南博品牌社教活动的口碑。
针对今年来新兴的“盖章打卡”新玩法,南博院内盖章点已增加至4处,并绘制了《南博盖章寻宝地图》完善盖章路线指引,以便观众能够实现“精准”打卡。南京博物院文化创意部副主任田甜介绍,南博还拓展了线上销售渠道,并依托数字化门户搭建电商平台,通过多元化的展示策划和数字科技加持,讲述博物馆历史故事、文物故事和文创特色。
预约管理水平再提升,打击整治“黄牛党”
“一票难求”是近期观众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全国热门大馆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缓解“预约难”?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主任许越介绍,综合考虑保障文物安全和观众参观舒适度后,南博将每日参观上限额调整到核定日最大承载量的25000人。
增加接待量的背后,更重要的是完善预约机制,并重点打击黄牛刷票、囤票、倒票的行为。对此,南博采取分时段预约、动态投放门票,增设“黑名单”条款降低废票率,以及封堵“黄牛”IP地址和账号等措施,提升预约管理水平。许越说:“南博的官方小程序还将添加票务信息实时查询功能,观众可以通过小程序查看票务信息和展厅实时游客数量,从而合理规划路线。同时,南博也会开放网上团队预约通道来满足公众团体的参观需求。”
不久后,南博实名制预约会再升级,将配合公安部门实施人脸识别入馆,更好保障公众的信心安全和参观权益。
整治讲解乱象,维护观展秩序
赴南博参观的观众越来越多,但一些培训机构、导游、主播讲解的文物历史文不对题,有的甚至夹杂民间野史,误导观众的现象时有发生。为应对这种“社会讲解乱”的现象,许越介绍,南博会增加公益讲解场次,志愿者公益讲解一天4场,双休和节假日增加到8场。南博还将提供体系完备的自助导览服务,内容区分儿童、中学生、成年人,导览媒介涵盖智慧导览、语音导览和智能导览,为公众的自主参观提供较为全面的选择。此外,南博还将制定《南京博物院展厅讲解和研学活动管理办法》,规范展厅研学和讲解秩序。
除了保证展厅讲解的井然有序和专业规范,各展厅的参观秩序也得到了南博的重视。对于个别观众有不文明行为却不服从管理等行为,南博将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严格进行惩处。“南博还将联合省市两级文化市场执法等部门,对长期占据重点展位和展线的团体游客进行疏导,尽力规范展厅秩序,保障公众参观权益。”许越说。
解决“参观预约难、社会讲解乱、黄牛数量多”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博物馆仅是其中的一环。南博在进一步正视问题、调查研究、查缺补漏、立行立改的同时,也呼吁公安、网信等相关部门及机构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合力共治、齐抓共管,加大审查监管和打击力度;也希望与观众朋友们一起维护参观秩序,营造良好的参观环境。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童棹凡实习记者许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