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在端午,一桌佳肴拢住美满团圆。综合商超中,食品区域人气最旺,主打快捷便利的预制菜销量走高。各大餐厅里,“30分钟上齐一桌菜”,背后也不乏预制菜身影。今年端午,预热菜线上线下销售情况如何?走进餐馆的食客是否愿意为预制菜买单?预制菜快速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隐患?新江苏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线下销售中,多数预制菜标识“躲猫猫”
“以前过节,一大桌子菜得提前几天就开始忙活。这些菜都配好了,回去加个热就能上桌,挺方便的。”在盒马鲜生奥体中心店,62岁的章阿姨将“佛跳墙”“猪肚鸡煲”等“硬菜”悉数放入购物车中,为晚上的家庭聚餐做足准备。
“这个套装很划算,59块9,肉串加饼还配调料,在家也能吃上‘淄博味道’。”超市销售员胡女士在推销菜品的间隙,向新江苏记者透露,端午节期间,比起时令水果蔬菜,卖得最火的还得数预制菜。“平时年轻人买得多,下班回家热一下就能吃。到了节假日,老年人逛到这里也来选几样,好几款都断货了。”胡女士说。
“流心蛋包饭”“厚汁海参螺片”“蒜蓉粉丝小海鲜”……超市生鲜区域的三排货架上摆放着各类预制菜。为吸引消费者购买,不少包装上都在显眼处印制了“方便快捷,十分钟品尝美味”“加热即食,一步到胃”等宣传语。但新江苏记者留意到,食品包装上标注“预制菜”字样者寥寥,在同一排货架上,仅一款“蒜香烤鱼”在包装左侧标注“方便预制菜”,另几款有标识的,则是将“预制菜”字样“藏”在包装背面,或是在配料表中以小字处理。
与预制菜线下销售标识“躲猫猫”不同,线上平台销售中,商家为进一步提升购买量,不少菜品在名称中就加入“预制菜”字样便于搜索。某南京老字号餐饮企业电商旗舰店,标签为“懒人速食”的鸭血粉丝汤月销500+。新江苏记者关注到,在刚刚过去的“618”,预制菜作为销售“黑马”,在天猫、淘宝、京东、抖音等头部电商平台上十分卖座。其中,某电商超市发布的“618”战报显示,预制菜肉制品成交额大涨189%。
莫让预制菜成“刺客”,消费者进店就餐当有知情权
“我们承诺30分钟上齐所有菜品,如若超时将为您打折部分产品。”新江苏记者走访部分餐饮门店发现,不少商家在用餐高峰期仍承诺短时间内上齐餐品,这样的“高效”从何而来?背后多为预制菜托底。
“餐厅从原材料采购、初加工、烹饪再到菜品上桌,这个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会远高于预制菜。目前,一些饭店使用预制菜的情况确实不少,预制菜在蒸箱里加热15分钟就可以上桌,对于餐厅而言还降低了不少实际成本。”江苏省餐饮协会副会长张恒表示,他们在调研走访中发现,预制菜除了在机场、客运站等流动场景运用广泛外,目前也常见于婚宴、团餐、外卖等。
“选择到饭店,吃的就是那一份‘锅气’,而不是加热一下就端上来的预制菜。”与超市中明码标价的预制菜不同,消费者们对于餐厅中的预制菜并不买账,有消费者表示,如果饭店提前告知消费者,餐品将使用预制菜的话,还能卖出这样的价格吗?“现实情况是,很少有商家愿意向消费者主动表明使用预制菜情况。”张恒表示,这就迫使另一些倡导“现点现做”的商家,不得不在店铺宣传或是菜单上明确“杜绝预制菜”以示匠心。
当预制菜悄然在餐厅兴起,消费者的呼声与需求理应被看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在2022年8月,中国消费者协会还点名了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的问题,并表示: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
安全、健康、标准,预制菜持久“飘香”还有一段路要走
随着新消费时代的到来,人们将健康营养也作为选择食材的重要考量要素之一。南京市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陈旭表示,她在接诊过程中碰到不少年轻人,血脂血糖偏高。问诊过程中,陈旭了解到,年轻人选择点外卖或购买预制菜回家烹调的不在少数。
“超市中的预制菜都有配料表和安全检测标识,但许多预制菜是经过冷链配送需要加热的,这其中可能存在营养流失问题。”陈旭表示,消费者在烹调以荤菜为主的预制菜时,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加入一些新鲜的时令蔬菜均衡营养。此外,有些预制菜调料和菜品分开,建议消费者在处理调味料时少放一些,避免钠摄入过度,以保证每日食盐摄入量在6到8克左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新江苏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把牢预制菜安全关,一些地方政府率先发力,探索出台预制菜标准,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标准缺失的问题;一些地方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探索“一物一码”,建立预制菜追溯系统提高安全水平。
但记者注意到,标准缺失一直是预制菜行业的痛点之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预制菜标准126项,包含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72项、企业标准46项。其中,江苏现有两项预制菜团体标准——《长三角预制菜点质量及服务评价规范》和《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一项省级地方标准《预制菜通用规范》已经立项。专家建议,预制菜必须有一项强而有力的国家标准为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标准,行业才能有序发展。
多位餐饮界人士表示,被誉为“懒人菜”的预制菜,不应把“以速取胜”作为唯一法宝,在安全、健康、标准等方面,预制菜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靠“口碑”立足的餐饮业,常鲜常新,才是消费者更愿意为之买单的诚意匠心。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王宛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