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5月20日下午,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主题论坛之一的三春晖“我苏”讲坛在南京举行,讲坛以“乡情聚心、合作聚力、人才聚智”为主题,来自海内外的江苏儿女齐聚金陵,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我虽生于香港,但祖父出生在无锡严家桥。祖父是埋头苦干的民族企业家,也是利他好济的慈善家。父亲则历练成为香港知名的爱国实业家。”讲坛上,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主席、香港友好协进会会长、香港江苏社团总会创会会长、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唐英年感念祖辈父辈爱国思进图强风骨,抒怀代际传承致力服务香江的拳拳之情。
“苏港两地若能超前构思,深度合作,互动共赢,一定前景无量。”唐英年认为,“应充分利用香港的上游原创成果,到江苏转化成产业,创建全新的科技转化平台,如‘科、创、产、贸’综合体平台,加强江苏与香港两地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市场链的全链式协同。”
如何绘就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江苏画卷?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院士、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河海大学荣誉教授许崇育一直关注着江苏生态环境的变化。他欣喜地望见家乡徐州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巨大转变,看到南京、苏州获得“美丽山水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同时江苏有多地被评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努力使江苏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为家乡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他期待江苏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大力提升环保科技创新能力并强化成果转化,实现江苏高质量发展。
“人类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自然、改造自然,但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许崇育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歌声婉转悠扬,一曲唱罢,日本京剧院院长吴汝俊在讲坛上动情抒怀,“在家乡南京的成长岁月至今仍令我念念不忘,我的心始终系于南京、系于江苏、系于中国。”
“作为艺术家,要把祖国的非遗国粹传到海外,同时把海外有营养的东西吸收,唤起彼此的文化共鸣。”为推动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吴汝俊不断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的融合创新之路,在《贵妃东渡》《临水娘娘》等作品中,他把中国人爱好和平、仁爱善良的思想理念融入创作之中,“身为家乡人,我衷心希望江苏在常态化、持续性宣传方面谋篇布局,比如在日创立京剧、锡剧演艺团体,多演出,常宣传;在日筹划江苏月、南京周、苏州周、南通周等系列主题宣传,发挥文化润物细无声、细水长流的特点特质,让不同国家的观众通过艺术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激扬的青春,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绽放光彩。“2015年,我从特拉维夫大学毕业后,留在以色列创业,致力于促进江苏开发园区与以色列之间的创新合作。”苏州洼地科技以色列创新中心负责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中国校友会秘书长吕游表示,2017年回江苏创业后,他通过孵化海外科技项目、转化海外科技成果、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在人才培养与交流、技术研发与合作、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为江苏—以色列创新合作提供支撑,将满腔热情和聪明才智贡献给我国科技创新事业。
“未来,我将进一步促进江苏和以色列的合作交流,为江苏创新发展集聚更多资源,积极构建国际化协同创新网络,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海内外江苏青年,选择到江苏创业、工作和生活,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来,共同建设美好江苏。”吕游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洪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