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江苏“最美教师”︱贾秋萍:从江南到边疆,永葆教书育人初心
2022-09-14 14:21: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国亚妮  
1
听新闻

27年教学路,从江南到边疆,她永葆教书育人的初心,怀揣“让学生拥有快乐生活能力”的教育理想,一路历练一路成长,一路耕耘一路收获,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同行们教育科研的领航人、文化润疆的使者。

她就是贾秋萍,系常州市同济中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整合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组团式”援疆常州团团长。今年9月,贾秋萍被授予江苏“最美教师”称号。

做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作为一个地道的川妹子,大学毕业时,贾秋萍拒绝了家人的安排,怀揣对江南水乡的钟情,来到江苏常州,在武进师范学校开启了职业生涯。

1996年,刚满22岁的贾秋萍任职武进师范学校。相仿的年纪让学生们很自然地把她当作姐姐。“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贾老师为了不让我们那么想家,经常在休息日下厨给我们改善伙食。”她的首届学生傅广辉回忆,当时的贾老师也不会做饭,但为了邀请学生去家中做客,她很努力地学习厨艺。“有一次我急性肠胃炎发作,贾老师给我开小灶,蒸米饭、炒青菜,并将饭菜送到宿舍,那味道,一辈子难忘。”

2000年,师范学校合并调整,面对未来的选择时,贾秋萍决定去最能塑造学生个性的地方,做一名最能影响他人的初中教师。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20多年的初中从教经历中,她多年担任班主任,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校领导,从负责一个班的班级管理到分管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学生眼中,她是良师,更是益友。

2001届毕业生蒋丽雯至今还记得开学首日与班主任贾秋萍相见的场景。“以前在小学,我是个小透明,没想到贾老师能一下子亲切喊出我的名字。”这是贾秋萍的一个“绝活”:每接手一个新班,师生初次见面,她几乎能报出全班同学的名字。原来,她提前对全班的学籍卡进行“精心研究”,编制成学生信息资料表,每天多看几遍就烂熟于心了。

“一切为了学生”,将真情换真心,贾秋萍成为了很多学生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人”。从教27年,贾秋萍不记得教过多少学生,但时常从各地飞来的一封书信、一张贺卡、一幅版画,都牵系着浓浓的师生情。

做同行们教育科研的领航人

“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战场”,这是贾秋萍的教学宗旨。多年来,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她的语文课,会让同学们唇枪舌辩,来一场酣畅的辩论赛;也会带着学生一起走进青果巷,寻踪思想文脉;还会师生一起品茶、赏月、看星星。在她的语文课里,不仅有语文知识,更有生活体验,有和理想的对话。

“贾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同济中学学生段锦萱回忆,在学习《春》的时候,贾老师让大家去校园里仔细观察,观察后再写出自己眼里的春天,然后将各自的作品拿出来互相品鉴,互提建议。“我当时说,柳树冒出了嫩芽,然后另一位同学说不是所有的柳树都冒出了芽,所以你说的不准确。就这样,贾老师总是不知不觉地把我们从枯燥无味的文字中带进一个栩栩如生的美妙世界。”段锦萱说。

“不停脚步,做一名专业精湛的教师”是贾秋萍的教育目标。27年来,她扎根杏坛,在专业上不断精进,特别是在江苏省语文整合教学研究所的平台上,她和团队不断探索整合思想下的大单元教学范式,面向全省、全国推广先进教学经验,惠及基层师生数百余万人,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

一枝独放不是春。贾秋萍带领学校语文团队,积极探索交互探究式语文学习新样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先进的课程理念,引导老师们积极进行课堂改革。作为省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领衔人,贾秋萍积极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贾校长‘小步走,不停步’的鼓励成为我专业发展道路上的座右铭。”培育站学员卞晓叶说,去年4月,她备赛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遇到麻烦,贾校长及时给出建议,并和她一起优化教案,这对当时焦虑紧张的她来说,如同雪中送炭。“她带给我教学上的帮助和内心的温暖,成了我往后成长路上前行的力量。”

做文化润疆的使者

2021年4月,一次赴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新时代的支教活动让贾秋萍开始关注边远地区的教育。2021年9月,她跨越祖国万里山河,作为教育部“组团式”援疆团团长,和9位来自常州的教师们一同走进了祖国疆域内地理位置最西的中学——黑孜苇乡中学。

在对援建学校进行充分调研后,贾秋萍所在的团队聚焦管理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发展,为学校设计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着力于受援学校、受援地区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种子教师成长营”教研一体,覆盖全体青年教师;“云上师徒牵手”,后方教师充实援建力量,覆盖全部学科;“教学三单”设计为抓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还未与贾校长谋面,我就请她当起了参谋,而她二话没说立马就开始在线上指导我。”黑孜苇乡中学马灼军老师回忆起与贾秋萍的第一面,仍记忆犹新。“第二天晚上十点多,贾校长不顾舟车劳顿,热情地邀我过去谈思路。在她的指导下,我茅塞顿开,对诗歌诗意教学有了新理解。”马灼军表示,在后续的备课环节,贾秋萍始终一直跟进,同时利用各种机会让他模拟上课,为他磨课。“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学校语文组的教研会也从此有了质的变化。”

在黑孜苇乡中学,柯尔克孜族孩子占比超过90%,很多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为了呵护孩子们的写作信心和学习热情,贾秋萍总是不断给孩子们鼓励。在鼓舞下,同学们写出了“我们的家乡”“乌恰的早春”“温馨的晚餐”“平凡的人”等一系列佳作美文。“没有想到的是,老师用了整整两天的休息时间,把我们的作品变成了铅字,还编辑上了美丽的边框,赠送给我们。”学生比丽根·哈力力感动地说。

从江南到南疆,是地理概念上的行走,也是贾秋萍教育理想的实践。“祖国的西极,美丽的黑孜苇,帕米尔的风练就我健壮的体魄,红色的土地,铮铮的白杨,奋发图强,青春杏园,桃李芬芳……”贾秋萍和她的援疆队友们为黑孜苇乡中学作词作曲的校歌《在这红土地》奏响,悠扬的旋律带着常州援疆人的深情厚谊,飘扬在祖国边陲。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国亚妮

标签:
责编:袁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