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江苏物种日历·白露︱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2022-09-07 09:53: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燕钰 强慧娟  
1
听新闻

《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

唐·元稹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白露,是秋季第3个节气,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亦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过后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唐代诗人雍陶在《秋露》中描绘了秋日露水凝结成白露,夜晚竹林随风而动惊走了停留的鸟儿,满园景色随着夜晚进入了霜冻的场景。

由于天气逐渐转凉,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清晨经过太阳光照射,看起来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正是描绘了大片芦苇青苍壮阔,清晨的露水变成霜的秋日凌晨。

白露过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夜间会感到丝丝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 “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白居易在《凉夜有怀》里描述了秋日凉爽的感受,清风阵阵吹着枕席,半夜的露水打湿了衣裳。

白露后的天气有利于蔬菜生产,蔬菜生产进入了繁忙季节。俗话云:“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到了白露时节,到处呈现忙碌的景象,水稻和谷子得抓紧时间收割。晚秋作物如玉米、甘薯等得加强田间管理,促使其早熟,避免低温霜冻造成危害。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白露,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至;三候,群鸟养羞。

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鸿大雁小, 自北而来南也, 不谓南乡, 非其居耳。”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鸿雁是古代物候观测史上重要生物标识,二月北飞,八月南飞。白露时节,大雁自北而来。

“扬州鸟叔”蒋永庆介绍,大雁在扬州是过路鸟,白露后,可以在扬州的北湖湿地、高邮湖和邵伯湖都可以看到大雁飞行的“人”字队伍,在市区上空也偶尔能见到。

二候,玄鸟归。玄鸟本是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出自《山海经》,初始形象类似燕子,也称元鸟。“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的迁徙更像是回家,多有女性的情怀和意象。

燕子也是典型的迁徙鸟。我国燕子所处的北方多是在季风气候的温带,迁徙之时,一般繁殖已经结束,幼鸟跟随成鸟活动,它们成千上万地汇聚在一起,往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飞。

每年九月上旬起,扬州的夏候鸟开始陆续南迁。“燕子们春季不远千里从南方来到扬州,主要任务是繁殖后代,在扬州能够繁殖2-3窝,白露节气后,它们就会全家离开,往南方越冬。”蒋永庆说。

三候,群鸟养羞。《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白露时节,群鸟趁着秋果丰硕、秋虫肥美之时大快朵颐,养得羽翼丰满,以此御寒。同时积攒和储藏美食,备足过冬“粮草”。

养羞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在《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中曰:“玄武藏木阴,丹鸟还养羞。”指的便是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收清露、饮白露茶、啜米酒、祭禹王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我国民间有收清露的习俗,“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独有的甘醇清香深受老茶客喜欢。

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白露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江苏、浙江也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每年白露一到,苏浙一带乡下人家,家家酿酒用以待客,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消失。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水路菩萨”,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燕钰 强慧娟

标签:
责编:强慧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