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直击高温·坚守 | 夜间,他们为地铁道岔“把脉问诊”
2022-07-16 10:3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宛璐 顾炎格 袁涛 方舟  
1
听新闻

深夜正浓,当分针与时针在12点处交叠,南京地铁2号线油坊桥站最后一班列车徐徐到站,都市夜归人们收叠起一天的疲劳与倦意,踏出站台匆匆奔向家的方向。结束一天高温蒸煮的城市也在余温中暂时回归静谧。此刻,在地铁轨道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提工具包,打开列车站台旁写着“乘客止步”的玻璃门,踏入列车轨行区,开始对道岔进行夜间“问诊”。

与时间赛跑:3小时内完成16个转辙机检查

“活动扳手3个,固定扳手2个,锤子1把,2/4毫米检测块1个,尖嘴钳1把……”7月14日凌晨0:10,南京地铁通号分公司2号线信号正线2班班长张泽认真念着手中的工具确认单,一旁的组长包翔一一进行实物对照。这是每晚进入列车轨行区开始信号检修的前序工作。

张泽告诉新江苏记者,检修工作从凌晨0:30开始到3:30结束,3个小时内,2至3人小组要完成8组道岔、16个转辙机的检查和修复,平均20多分钟要完成一组道岔的全流程检查。

“转辙机相当于我们开车时的方向盘,用来控制列车的行进方向。每晚要检查的转辙机数量大,大家必须和时间赛跑。”张泽一手握电筒,一手执把手,和记者介绍工序的同时,手中活儿一点不敢耽误。对于检修工作来说,在短时间内完成转辙机上所有零件的检测,考验着他们脚力、眼力的同时,更是对脑力的挑战。

严防细节中的魔鬼:守牢“2/4毫米”安全关

凌晨2点,户外温度依旧高达36.5°C,闷热与深夜交叠,让人更感疲惫,但包翔和工友们仍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在昏暗作业环境下,我们面对的是精确到毫米级检测标准,要时刻保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紧迫感。”包翔认真地说道。

完成了开程检查后,进入下一步密贴环节。包翔拿着一把2/4毫米检测块,每走一段线路,就要把检测块搭在钢轨和接轨之间测量一次。“如果2毫米放进去后道岔不锁闭,就说明道岔有点紧,如果4毫米放进去后道岔锁闭了,又说明有点松。”包翔边说边紧盯着轨道间距,这几毫米的细微差距关乎着整个列车的平稳和安全,“如果夜间作业未对这些参数进行校对准确,会影响第二天的行车,小则导致列车晚点,大则影响行车安全。”他详细解释道。

严防“细节中的魔鬼”,检测组的细致作业不仅体现在2/4毫米之中,还细化到了一枚螺丝之上。“把红色标记笔递给我一下。”张泽在工友的配合下,用一支红色记号笔在一组螺丝螺帽上划出一道直线。“这也是我们这几年琢磨出来的小方法,一条铁轨上那么多螺丝,有没有松动有时很难通过肉眼辨别。”张泽告诉记者,检查时划下这道防松标线,第二天工友们只要看交接处有无偏差即可快速辨别螺丝是否松动,也节约了这道工序的作业时间。

安全无“小事”:平凡岗位上多一份坚守

“2号岔调一下”“D0102调三下”……轨道上时不时传来检修师傅们的交流声。螺丝紧固,数据测量,参数调整,道岔油润,在为道岔各环节“把脉”的同时,一项项检测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天色微微泛白,这一场夜间“体检”也进入尾声。与白天高温暴晒不同,夜晚余热蒸煮产生的细小汗珠密密黏在工友们的额头与脸颊上,大家只能在拿工具换手的间隙快速抬起胳膊揩一把,汗水混着油渍在脸上留下道道黑印,湿透的工作服上“爬”出条条白色盐渍。

凌晨3:30,张泽和工友们完成了所有检查,仔细清点好工具装箱后,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办公区。“咕咚咕咚……”大家拿起水杯灌下高温作业三小时后的第一口水。“流汗太多后,可不敢喝甜的饮料,”张泽和记者打趣地说,喝白开水才解渴,减少糖分摄入不影响下班后睡眠。毕竟,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天的晚班……

“我与道岔打了十几年交道,值夜班时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即便是调休在家的晚上,心里也总是牵挂着。”张泽告诉记者,自己家住仙林,每每半夜接到年轻工友的求援电话,他就会立刻动身,跨越大半个城市赶到现场完成夜间“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也没少惹家人埋怨,但这从未让他动摇过。“虽然我们的岗位平凡,但安全无小事,保障市民们出行安全就是我们心中的大事!”

用脚步丈量黑夜的长度,用专业守护百姓出行安全,致敬每一位“夜行者”的坚守!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王宛璐 顾炎格 袁涛 实习生 方舟

标签:
责编:袁中江 崔欣